正文

第一章让孩子在生活中成长(8)

三岁看未来:十年亲子教育案例集萃 作者:杨多奇


姥姥:吃了,你吃了吗?

孩子:妈妈今天炸鸡翅给我吃,可好吃了,姥姥你到我家来吃嘛。

姥姥:好,你给姥姥留着啊,你今天去哪儿啦?

孩子:我去幼儿园了,姥姥你也去幼儿园吧。

姥姥:你喜欢幼儿园吗?

孩子:放下电话说,咦,怎么断了,我检查一下,哦,是线掉了,重拨,小手假装按电话。喂,姥姥,刚才是线掉了。

姥姥:噢,我说怎么没有声音了,是你修好的,还是爸爸修好的?

孩子:今天是我修的!

姥姥:真棒!会修电话了,姥姥的电话坏了,你也给姥姥修修啊。

我忍不住问妈妈,孩子在家总打电话吧?

妈妈:对,孩子特别喜欢玩打电话的游戏,慢慢地我们发现孩子的语言能力比其他孩子强,词汇量也多,就是你们说的应答关系好。一开始我们看到其他同事的孩子会背好多唐诗,可我家孩子不喜欢,我们还挺着急的,觉得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强。可在一次偶然地与姥姥打电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在看不见对方的情况下,反而会说出好多话来,慢慢地就越说越多了。

我不得不赞叹这位家长的睿智。其实面对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在生活中想办法是最有效的。曾经有位保姆告诉我,他家孩子吃饭时,用手指要这个菜,保姆就说,这是什么,你说出来我就夹给你。孩子说不出来再进行提示,并且平时只要孩子用手指,保姆就故意装不知道,要求孩子说出来。这样慢慢地孩子的词汇量多了,会说的也就多了。

然而很多家长把语言的学习狭隘地理解成了文学的学习、学业的学习,根本不注重生活语言的培养,只注重唐诗是否会背,儿歌能说几首,界定孩子语言发展的标准成了能背诵多少古诗词。今天我所看到的这个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水平是很高的,他连“掉线”之类的词都知道,他在与姥姥的交流中语言表达很丰富,用词也很准确。在游戏中培养孩子说话的方法能够给家长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还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兴趣来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与孩子进行对话,丰富孩子在生活中的词汇量,了解他人这样说,自己该怎样应答。

爱打招呼的爸爸

每周末的早晨8点半就已经有孩子到幼儿园来了,他们来玩户外的大型滑梯,荡秋千。有心的家长就会在这个环境里引导自己的孩子去认识其他小朋友,提醒孩子们上滑梯时要排队,后面的小朋友不能推前面的小朋友等等。

青青的爸爸来了,一进幼儿园的大门,亲子班的负责人王老师已在那里等候。只见青青爸爸说:王老师早上好!跟在爸爸身边的青青也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早上好!青青爸爸对门卫也说早上好,青青又跟着说,叔叔早上好!这时陆续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幼儿园,青青爸爸就引导青青与别的家长和?朋友打招呼。与青青同班的小朋友过来了,青青就主动过去与这个孩子拥抱,并说早上好!这时有一个别的班的小朋友来了,青青主动过去,可那孩子躲开了。孩子的妈妈赶紧蹲下来对自己的孩子说,没关系,她也是你的好朋友,你也说早上好。孩子不说,钻到妈妈怀里,青青站在那不解地看着。青青爸爸赶紧过去对青青说,他还不认识你,等一会儿他就跟你玩了,哟,你们班的小朋友来了。青青就跑过去与那些小朋友玩了。青青爸爸很轻松地帮孩子避开了尴尬的场面,没有让孩子受挫而失去打招呼的热情。从幼儿园大门到院子里也不过三十米左右,但在这三十米?路上,青青爸爸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亲自示范打招呼,青青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许多打招呼的方式。所以青青在班里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好孩子,许多家长都说这孩子真热情,见人就问好。可能谁都没有仔细观察青青这样做的后面,原来是有这样一位热情打招呼的爸爸,每次在这三十米“红地毯”上的良苦用心。

“打招呼”可能在有的家长眼里不会像其他活动那样受到重视,家长也不会因为孩子是否会打招呼而焦虑,所以有的家长是自己不打招呼,让孩子说,孩子也就不说,家长也不在乎。我想,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是没有亲和力的,更谈不上拥有与人处的技巧。因为在打招呼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场面,就像青青碰到的尴尬场景一样,怎么处理,孩子是在实践中逐渐学会的。如果家长放弃这个让孩子学习的机会,那孩子将永远不明白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学会打招呼也是早期教育里很重要的一课,它是孩子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开始,礼貌地与别人打招呼不是只体现在课堂开始时一种表演式的问好,而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礼节。比如在来幼儿园的路上、小区里、电梯里、楼道里、商场里、饭店里等等的场合,都是孩子们学习怎样与别人打交道的生活大课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