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开始了,只见孩子们很喜欢那个自制的小推车,都争着去拿,还有一些孩子用背筐、网兜,没人用塑料袋。尽管老师在活动前已经讲了游戏规则?但有位家长还是替孩子往网兜里装蔬菜、水果,我忍不住走过去提示该家长说:“您让孩子自己选择,别剥夺他玩的权利,让他有机会去探索不同的蔬菜水果的重量是不一样的,在运的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再说推车里能装多少东西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家长听后说:“咳,没想那么多,没想到这里的奥妙那么多,好,让他自己玩。”我赶紧说:“也不是完全不管,你要在旁边仔细观察,当孩子拿不动时鼓励他,当他在运的过程中方法有问题时支持他,当他中途不坚持运完时,你引导他坚持到底。”突然,一幅精彩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一个小女孩用网兜提?三个苹果,她提不动了,妈妈在旁边拍着手说宝贝坚持一下,马上就要到了,小白兔饿了还等着你的苹果呢!孩子把网兜放在地上,然后改用两只小手提着,走了几步大概发现还是不行,又放下,还是换成一只手提,可这次她不是用手抓着提把,而是把提把放在了手臂上,另外一只小手抓着提把,终于把苹果运到了目的地。妈妈高兴地帮她揉了揉小手,亲了亲孩子并说你真棒!小兔子吃了你运的苹果也会说谢谢你。我真想替这个孩子感谢妈妈提供的有益支持,她让孩子在运送的过程中自己想办法,尝试哪种提法更省力,当孩子提不动时,她没有去帮忙,而是鼓励孩?坚持。运了两次后孩子变换工具了,她选择了背筐,妈妈帮她背到了肩上,她放了好几根胡萝卜进去,背筐显然比提兜省力,你看她背着还能快步走,红彤彤的小脸儿上已经流下了少许的汗。
一个小男孩快速地从我身边推着小推车经过,我一看装了一个大萝卜和几个苹果,还能推那么快。爸爸对我说,孩子已经运了好多趟了,就是只用小推车,别的工具不用,不过他用推车的熟练程度正在逐渐加强。我说好啊,没关系,不一定非换工具不可,孩子对这个工具感兴趣,他愿意去探索到底能装多少东西是他的极限,他还会尝试其他的玩法。你看他有时会推着小?故意去绕一下大树,他运送的路线已经不是50米了,爸爸走过去替他轻轻地擦了擦已经流下来的汗,他还在不厌其烦地运送着,爸爸激动地说:“老师,这个小推车真好,我也回去给我儿子做一个,他那么喜欢,让他在小区里运土运沙子,玩去呗!”我很高兴家长已经把如何延伸到家里的做法都想好了,这正是我们亲子课程要达到的目的。
在目的地有一个女孩正从塑料袋里拿出苹果和梨放入筐里,按图所示她正好放错了,妈妈在旁指着图说你看这是什么?苹果的家在哪里?孩子看了看把放错的苹果准确地放入了筐里,妈妈在旁边说真棒。我问孩子妈妈,孩?喜欢用塑料袋?妈妈说,不是,她是什么工具都喜欢用一下,每一种工具都玩了两遍了吧,老师你们设计的这个游戏真好,孩子们都爱玩。我一看已经20多分钟了,孩子们已经都出汗了,但游戏的兴趣依然还在。
这个户外活动给许多家长提供了在小区院子里玩的思路,许多家长都回去做了小推车,还教其他孩子的家长也做小推车。孩子们喜欢玩过家家模仿成人的生活,来来回回运送东西的游戏也就成了孩子们的新游戏,而这些家庭中随手拈来的工具既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玩具,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还锻炼了他们的身体。这个游戏中可供孩子们探索的空间?大,比如怎样装萝卜才能装得更多还掉不下来?推车的过程中怎样把握车的重心才不会翻?遇到对面来的车怎样避开?而通过不同工具的对比使用,孩子们会认识到哪种工具更省力以及如何使用其他工具等生活常识,这些需要孩子们从实践的经验中获取。看来要达到锻炼孩子的目的,前提是要让孩子们喜欢玩、愿意玩,就必须有让他们自主选择怎么玩、玩什么的条件,因为自由带来的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勇敢地冲过“报纸墙”
游戏开始了,两个老师分别拿着报纸的两端,孩子从对面20米处向着这个报纸墙冲过来。在成人眼里这不过就是?张报纸,一冲就破,可在2岁孩子的眼里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用身体去撞击报纸,这是在挑战他们心理的承受能力。这是许多家长很少考虑的问题,家长们大都只注意了安全性,忽略了让孩子去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孩子变得坚强一些、勇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