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有一次,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家欧利 布尔在巴黎举行音乐会,突然小提琴上的A弦断了,欧利 布尔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演奏,他用另外的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
他后来告诉人们:“这就像生活,如果你的A弦断了,就在其他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
你听了这个故事是否有所触动?这不仅是生活,这比生活更可贵――这是一次人生的胜利。
有这样一个新闻记录片:
一个叫王林梅的女兵,当年在唐山大地震中受了伤,第三、四、五椎体错位,中枢神经受到严重创伤,导致全身性瘫痪,头部以下完全没有知觉。
可是她没有颓废,她一直坚持活着。她的生命永远固守着一个姿势――躯体只能伸展于一张床上,她以顽强的毅力一天天、一分分、一秒秒地挺了过来,度过了30年的病榻人生。
病榻上的她居然还能学会操作电脑,还能借助网络实现许多她原来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愿望。于2003年初开始用电脑记录自己的人生故事,足足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完成了16万字的人生叙事――《期待每个黎明》,完成了一个顽强而又美丽的心灵对生命的阐述。
在记者采访她时,她说:“与其这样每天悲惨或者不快乐地活着,还不如把最美丽的生命展现给别人。”她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王林梅又开始在电脑上创作她的新作品――《要活就好好活着》,文章每写完一个章节,她都会发到网上与网友共享。清新朴实而又富含哲理的文风,受到网友好评,不少网友都在积极跟帖。
“死,是对生活的拒绝;活,是对生活的回报。”这是王林梅对新作《要活就好好活着》的诠释。
她爱美,即使致残,也无法泯灭她的这一天性。不论独处,还是在自己的居室里与人会面,她都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头发总是梳理得利落别致,床边洁净平整,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处处显示出主人昂然向上的生活情趣。
她觉得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衣着、谈吐、风度、语言乃至思想,身体残疾绝不能成为不顾形象的理由。所以,她始终保持着从军时养成的良好习惯:按时洗漱,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个星期五洗头、擦身、换衣服,定时更换床单被罩等。
无论谁来拜访,她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示人,与人谈话时的语音、语调总是那样轻柔悦耳,她认为那是对来访者的尊重。
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吉斯曾说过关于如何获得快乐的问题。他说:“我一直试着遵照一个小的忠告去做,就是‘如果有个柠檬,就做柠檬水’。”其实,这是一种自信的活法。
这是自信、快乐者的做法,而悲观者的做法正好相反。悲观者会发现生命给他的只是一个柠檬,他会自暴自弃地说:“我垮了,这就是命运。我连一点机会也没有。”然后他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让自己沉溺在自怜自悯之中。
有很多人在面对逆境的时候总是“怨天尤人”:不是抱怨机会不成熟,就是说条件太差……这样指责了一大堆的“不是”,不仅什么事情没做成,也弄得自己心情不好。
要培养能带给你平安和快乐的成功心理。当命运把我们放在逆境中时,让我们试着鼓励自己,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身虽不由己,但心却可由己。在生命中向世人宣扬 “我自信故我在”。
二战期间,一个名叫弗兰克的心理医生被关在纳粹集中营里。每当他遭受非人的折磨时,就想象着自己正在战后的讲坛上讲课,内容就是关于集中营里的心理学。此时,他所受的一切苦难煎熬,都成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弗兰克就是用这种办法使自己超越困苦的境地、顽强地活了下来的,并且精神始终不垮,终于逃出集中营。
后来他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未经我允许,任何人都不能伤害我。”
列夫 托尔斯泰说:“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也就会跟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