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以后,在她的诗文中,强烈地抨击封建礼教的原因吧!
关露八岁时,父亲在山西一个县城的任所上中风偏瘫,死在卸任返回太原途中。母亲只有靠绣花和替衙门抄写公文维持生活。后来在小学当了教员,生活才稍稍安定。那时,关露已经入了省立师范附小读书。有一天,放学刚进家,就看见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正和母亲大吵大闹,说母亲把钱都养活了娘家人,如不拿钱给他,他是要动枪的!
第二天,等关露她们娘几个都上了学校,她哥哥便把她们的值钱衣服席卷一空,送到当铺。当了钱自己花,当票却不给她们。如此,他三天两头来吵来闹来要钱,不给便明火执仗,卷囊而去。
长此以往,可怎么过日子?
徐绣风教书时有一位姓常的同事,认了关露姐妹俩做干女儿。关露姐妹便叫她常干娘。常干娘是湖南长沙的老家,家中尚有哥哥在郊区乡下种田,田亩钱粮都殷实富足。常干娘便动员徐绣风带着一家人到长沙乡下躲躲。
亏得母亲积攒了些钱,到了长沙乡下买了一块稻田出租,还租了一座有菜园的房子,雇了一个长工;把剩下的两千元,放债给当地在前清时当过户部尚书的大地主张百熙的侄媳妇,一家躲开哥哥寻衅闹事,在乡下过上了小地主的生活。
不久,这张百熙的侄媳妇又请了徐绣风给她的几个女儿教书,关露姐妹俩也一起听讲。徐绣风很是勤勉能干,一家人的日子总算能安定平稳地度过。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两年后,母亲病逝。那时关露才十五岁,妹妹绣枫才十三岁。于是,张百熙的侄媳妇便想赖掉那二千元的债,拖着不还;抵挡不住,便给个一二百元。
关露在长沙城里有个表舅当盐务处长,请了一位曾是科举出身的先生吕雨湘,教他的两个公子读书。关露姐妹一方面到长沙等着张百熙侄媳妇还钱,一方面也跟着吕雨湘读书。
吕雨湘很有学问,文章诗词都做得好。关露聪慧睿智,读书又很用功,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只要先生教,她都学。吕先生常夸她将来必定是文章魁首。
但是,靠讨债过日子,终究不是办法,二姨妈把她们接到南京。可不管南京北京,过日子都得开销啊,没有钱就揭不开锅!关露小姐妹只靠典当原来的家当,到底能糊弄几天?
外婆和二姨母苦了一辈子,亲身经历告诉她们,找到一个家道富裕的丈夫,便会一辈子过着衣食富足的生活。她们母女俩如今生活如此艰难,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好丈夫。二姨妈的丈夫就因为觅花寻柳得了花柳病早逝的,抛下二姨妈孤苦伶仃一个人,要吃没有吃,要穿没有穿,除了以酒浇愁,便吵着外婆没有给她找一个好婆家。
关露父母早逝,外婆和二姨母特别关心她,呵护她,要四处给她寻找一门“好婆家”,免得生活像她们似的受苦。
女儿十七八,正是一朵花。再加上关露长得白净漂亮,又有知识有学问,气质作派显得分外高雅不俗、文雅可爱。提亲的做媒的恨不得踏破门坎儿。但是,不管谁提亲,关露都不动心,一概拒绝。别看她人小,主意可大啦,说破大天她也决不放弃学业,决不屈从于这种包办婚姻。她牢牢地记住母亲的教诲:要好好念书,将来做事,要经济独立,要婚姻自主,才能不受男人的气!
现在她学业未成,不能做事,经济不能独立,将来必定受男人的气;婚姻不自主,包办成亲,互不相爱,将来必定不幸福。为此,祖孙三代常常发生矛盾。外婆姨母都是为她好,为她操心,她怎么不理解,不领情?反而一口拒绝,任谁也说不动呢!有一次,关露大姨母的儿子,为关露介绍了一个北京银行经理,关露也是一口回绝。这回可真正惹恼了外婆和二姨母,连她表哥也十分生气恼火,觉得关露不识抬举不懂人事!不过是个十七八的女孩儿家,岂能容她胡来?她父母不在,外婆做主。不嫁也得嫁!表哥也声言,这桩婚事千载难逢,容不得她错失机遇!就是牵着拉着拖着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