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南京中央大学(2)

魂归京都——关露传 作者:柯兴


李剑华的稿子里,总是不可抑制地有一种热爱祖国的思想流溢其间:“我离开祖国已数年了,晦明风雨,无日不思;寝食燕闲,无时不思。”

郭沫若很欣赏李剑华的爱国思乡之情。他自己从1913年东渡日本求学,直到1923年回到上海,去国十载,对思念祖国的悠悠情怀,郭沫若是深有体会的,二人很快便意气相投。

李剑华积极参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发起组织的创造社,积极捐款创办“创造出版社”。

后来,李剑华受聘到上海法科大学讲授《社会学》、《劳动法》。同时他还在上海法政学院、江南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复旦大学、国立劳动大学、新中国学院兼课。这时他已经是出版过《劳动问题与劳动法》和《劳工法论》两本书的著名青年学者。其后不久,他又出版了《社会学史纲》、《社会事业》、《社会犯罪学》、《监狱学》等几本著作,影响广泛。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学者教授,在十八九岁的少女胡绣枫的心里,激起了难以平静的波澜,她非常敬慕李剑华教授的才学。

关露和胡绣枫都从李剑华课堂上展现的渊博学问和平素正直的人格中,懂得了时事,懂得了政治,懂得了如何做人。但是,除此,对于关露这位诗人气质型的少女,受到的更多的是鼓舞和教育,激起的是政治热情。而对胡绣枫,激起的却是她情感世界中的激情和爱情。

对于这位年轻教授无私育人的精神,对于他在绣枫心灵中激荡起的风韵情怀,她要用她少女的真情挚爱去回报他。

绣枫别看比姐姐小两岁,可她没有那么多诗人的梦幻!她不虚浮,重实际;不虚幻,重实效;不轻率,谨慎从事;不轻慢,善抓机遇。

这年秋天,法科大学改组,同时更改校名为上海法学院。校址也迁到了江湾路。江湾路离着刘道衡家太远了。如果姐儿俩住校,花费太大,将给三哥道衡增加负担。关露有个朋友,叫冯伊湄,是南京美术专科学校的。现在全家搬到了上海。她告诉关露,南京中央大学是一所名牌大学,又是国立学校,学费便宜。“听说入中央大学得要中学毕业文凭,”关露说,“我可没有中学毕业文凭啊!”

冯伊湄有个舅舅,在广东一所高级中学当教务长。热心的朋友,自告奋勇,愿为关露解决一张假文凭!

1928年暑期,胡绣枫暂时转到距离三哥家较近的上海法政大学。同时,关露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

当关露提着小小的帆布箱子离开道衡家,离开上海法学院去南京时,三哥三嫂像为自己的亲妹妹亲女儿送行一般,再三叮嘱她放假要赶快回上海,回家来。

关露走了,但她觉得自己不再孤伶,不再漂泊,她有了家,有了兄嫂,像是有了父母一般!她在心底里不断地念叨:

“谢谢,三哥三嫂!谢谢,我人生路上的恩人!今生今世我永不忘记你们!今生今世我们姐妹俩都以父兄之礼待你们。”

关露到了南京,走进了位于成贤街的中央大学的校门。当她以一个中央大学新生的身份向这座享誉全国的名牌大学走去的时候,她觉得路是那么平坦,天是那么湛蓝,觉得人生是那么美好,迈步也显得格外高远!一个美妙灿烂的人生美景,等待她用双手去绘制。

中央大学的学生宿舍和教学楼,由一条马路把它们隔开在路东路西,关露提着她的帆布箱子走进女生宿舍,然后,来到教学区。校园里,千年的松柏,浓密的梧桐,庞大的枝干,华盖般的绿荫,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整个校舍,仿佛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幽雅,幽静,幽美!

当关露走进校园时,她觉得自己不仅是置身在绿荫之中,而且是置身在底蕴深厚的历史帷幕里,置身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她感到激动,感到兴奋!她从未这么欢快过,仿佛她整个的人生,都将是灿烂的,金色的!

“新来的吗?”

关露仍旧沉浸在对美丽的新校园的激动之中,她没有听到有人在说话。突然,一个年轻英俊的大学生模样的人,站在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