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Duality 二重性(1)

人生之钥 作者:(英)安·海宁·乔斯林


生命中最美妙的一件事就是拥有一个好伙伴――你们一起享受由心而生的开怀大笑,一起品味轻松的友情,他是一个倾听者,一个你可以依靠的人,也是一位愿意牵你手的人。

真正的友谊,好比纯金,你可以很容易地定义它,因为它拥有最完美的平衡感,不为权力和地位所侵蚀,双方全心投入而非相互利用。

人类对于友情的渴望,有时是源自对孤独的恐惧和对安全感的需求。我们正是因为这两点才会变得脆弱,也让那些打着友谊的幌子却怀有不轨之心的人有机可乘。

有些人对别人友好,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会从中获利,这样的人还算不上恶劣。恶劣的是那些被嫉妒和愤恨充盈的人,他们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任意践踏别人伸来的援助之手,通过施压来获得控制权,同样可恶的还有那些将自己的快乐建立于他人痛苦之上的人。

这些人常常把自己伪装成朋友,但实际上却是在暗中搞破坏,极其危险,我们最好避而远之。

因此,我们要注意这些迹象,警惕那些假冒的朋友,同时,也要双倍珍惜那些真正的友人。

我认识一个年轻的家庭,妻子是个不相信婚姻的人。她的父亲很难相处,经常辱骂家人;而她的母亲则常常挨打,饱受蹂躏。这个女人决心不让自己落得与母亲同样的下场,因此她总是试图控制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也时刻保持着警惕。

她的丈夫是一个很好的居家男人。他期望自己的家庭以及与孩子的关系能够像其他家庭一样正常,看着孩子们跟自己姓。作为家庭中的一分子,他看似分享家庭中的一切,但事实上,妻子可以随时锁上门,把丈夫赶出去,跟新欢出去散步或是把孩子归为己有。

我还认识一对恋人,男人是一个中年商人,女人是年轻的白领。他的第一段婚姻以离婚告终,这让他搭上了一大笔钱。他发誓,再也不让自己陷入如此不利的局面。

女人期待能有婚姻和家庭,但她的境遇却似地狱――男人的朋友们并不愿意接受她。男人的前妻也不许孩子见她。只要是去他家的时候,女人就小心地待在不被注意的角落里。她感觉,所有人都把她看成是下等人,一个不配做他的妻子、不配被爱的人。

这世界上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就是有一些人,让自己默默地、甘心情愿地忍受一切痛苦。

我在20多岁的一年,碰到了一位久未谋面的儿时玩伴。“结婚的感觉怎么样?”喝了杯咖啡后,我问她。有好几年没见过了,听说她在毕业后不久就结婚了。

“完全不像外面吹捧的那样。”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醒悟。当她把自己的脸低下去搅动咖啡时,泪水从她的眼睛里滑落,正好掉在杯中。

“他没有让我感到幸福。”她沮丧地说着,这让我十分惊讶,她曾对婚姻怀有少女式的憧憬,认为那是一生的祝福。“他呢?”我继续问道,“他的感觉如何?”

她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我继续试探地问:“他也不快乐吗?”她耸了耸肩。“你从来没跟他谈过这些吗?”我问。“没用的,”她不屑地答道,“他不是我想象的那种类型。”

这个女孩或许是太年轻,或是被宠坏了。每次思考两人关系之间横亘的鸿沟时,我总会想到这个女孩。在两个人之间,有时会有一道沟壑,一边是一方的期望,另一边则是无法满足这种期望的另一方。

该责怪哪一边呢?是那个设定了不切实际期望的人,还是另外一个不愿或者说是不能满足期望的人?

或许两边都有责任,他们都没能作出必要的让步和妥协。

有一天,在朗德斯通(Roundstone)的码头等船时,我遇到了有过几面之缘的一位作者。跟我在一块儿的是我的一个朋友,一个独自划着独木船环绕巴布亚新几内亚并沿途教授当地人英语的勇敢女子。

我们跟那位作者聊了聊,直到船来了要把我们送到一个离岸的小岛上。作者惊异地看了看我们,又看了看载我们的小船,“你们就坐这个去?”

“为什么不行呢?”我们不解地问他。他不可思议地摇了摇头,“这么一个小船,我觉得你们上不去。”

尽管当时被他这句话弄得我们士气极低,我俩还是像瞪羚般跳上了船。“怎么会这样?”我俩沮丧地问着对方,“我们怎么会变得这么无趣,两个中年的寒酸的人,在别人眼里就这么无趣吗?”

几个月后,我又遇见了那个作者。他又提到了上次我和我的朋友两个人挤进船上的那一幕。我被惹火了,回敬他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他不好意思地笑道:“这就是我的问题所在,对船有恐怖症,如果我的生命只能依靠那样的小皮艇,我根本没办法克服自己的恐惧让自己进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