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ntegration 混沌(1)

人生之钥 作者:(英)安·海宁·乔斯林


全球变暖正包围着整个世界。大自然的这一不友好信号,在北半球正通过加速南极洲的冰山融化速度传递着。全球变暖也正在让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气候发生变化。

最近的研究显示,地球的生态系统之间非常相近:南极洲的珊瑚和浮游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影响着北部海域中的类似物种,尽管二者所遭遇的环境变化并不完全相同。

如果在一个遥远地方使用一罐烟雾剂,就会对地球另一端的生物有机体产生影响。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将其解读成: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联系呢?

伟大的思想者一直都认为,联系处处存在,没有什么是孤立的,人尤其如此。

我们都是同一个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比珊瑚虫和浮游生物有更多的彼此联系和彼此依赖。然而,不同的是,我们都保有某种程度的控制。我们能够决定自己,也能决定自己和外物的关联程度。

我们应该铭记自己有多强大――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所讲的每一个字、所想的每一个念头,都足以对这个世界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

当今的西方世界非常重视智力二字。在人类的所有特性之中,这似乎是最令人垂涎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只有傻瓜才想让自己愚蠢。

一些正式的IQ测试主要是基于对人类语言和数学技巧的衡量来设计的。它们与文化和背景不相关,但是,这些难道不正应该是我们的学校要去尽力鼓励和培养的吗?

这可能会让你心生疑问――我们现代的课程设计是不是有点漫无边际了?可是看到那些判断力强且具有道德感的事情,总是令人愉悦的。

再来说说情商――它是谨慎而巧妙地应对个人和他人情感的能力。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并掌握自己的动机和目标;学会在洞察和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关系……我们将会避免多少冲突;团队和合作将会获得多么大的改善。所有事情都将会变得更让人满意。

但是,现代教育者大都避开了这一无法定量衡量的教育方式。我们究竟该不该在学校的课程中学习人性,至今还是令人怀疑的。

我在报纸上读过关于一个母亲的故事。她的儿子因为一部手机与人发生争执,结果被刺死了。她正在以受害者的名字建立一个基金会,帮助那些与杀了她儿子类似的年轻人重回正轨。

社会上那些年轻的误入歧途的人,远远比基金会里面的那些年轻犯错者多得多。社会并没有负起责任,教给这些年轻人应该知道的自律,也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关怀别人、控制自己。她希望基金会的工作不仅仅能帮助那些个别的孩子,也能帮助所有类似的人。

她最后说,自己能够理解那些犯错少年的父母们,他们知道,自己的骨肉正在经受着愧疚的煎熬。

在当地的一家商店里,我发现大家都在讨论这篇文章。“这母亲一定是个圣人,”一个年迈的顾客说道,“如果是我,我会看着杀我儿子的人上绞刑架。”

“她的心啊,”一个年轻女人叹道,“她的心没有跟儿子一起破碎真是奇迹。”

“我同意她的做法,”那位带着7个孩子的寡妇店主说,“看看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件事不能理解,”有一次,一位政客对我说,“为什么得到总是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成正比。我每次全身心付出时都像是冒险,而那些我不怎么上心的事情,却是最让我安慰的。”

这些话让我回忆起了很多年前,我在戏剧班的时候一位老师给出的建议。当时她对所有即将成为演员的人说道:不断地去试镜吧,把你们自己的简历发放出去,缠着那些制片人。你可能不会得到你期望的角色,但是据我的经验,努力总会有回报。机会会出现的,尽管可能从一个你从未期待的方向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我曾经疑问过。但是现在我要说,为什么就不是这样呢?我们怎么可能事先测量出别人的反应呢?如果我们能办到那才真的奇怪呢,因为别人都有我们无法得知的、属于自己的目的。

但只要我们去尝试,把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投入到你所要从事的事情中去,便总是会有回应。

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尝试和努力,不被失败和拒绝折磨;坚信努力总会有回报,尽管可能不是以我们期待的方式。

机遇的平等性是普遍公认的理想观点。谁不同意“人人应该拥有同样公平的机会”呢?

但是,如何才能称作公平?这一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与平等的概念完全相反――没有机会去享受机会的人总是比比皆是。

如果所有的竞争者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可能反倒不寻常了。你可以问问那些小学老师们,让他们辨别一下在那些7岁的学生中,谁对社会的贡献可能不怎么大。他们的预言多数都是正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