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精神政治

国际政治梦工场 作者:沈旭晖


赵汀阳

《领导者》主编沈文璟女士推荐我读了沈旭晖先生的《国际政治梦工场》,读来确实有趣。沈旭晖先生以近数十年来的各国电影为分析物件,进行了政治解读,不仅有政治观念的分析,也有相关政治历史背景、相关人物的故事以及秘闻之类的介绍,信息量如此丰富,让人佩服,尤其对我来说是一次电影大补课。沈文璟女士希望我能有所评论,我深感惭愧的是,书中所分析的电影几乎都是我没有看过的。

我很少看电影,小时候看的不算,近十几年来看过的几个比较有印象的片子都好像主要是描写“不正常人类”(周星驰语)的,比如《落水狗》(ReservoirDogs)、《低俗小说》(PulpFiction)、《猜火车》(Trainspotting)、《天生杀人狂》(NaturalBornKillers)、《罪恶之城》(SinCity),还有《教父》什么的。想起来看过有一部是与政治有关的,大概叫做《没有天空的城市》(OnceUponaTimeThereWasaCountry),描写南斯拉夫遭遇的,细节已记不清了,大概是说二战时一支南斯拉夫游击队以及部分群众打不过纳粹,就躲到城市地下。由于各种错误咨讯,一直不敢出来。几十年过去了,终于忍无可忍走出来,无比惊讶地发现居然还在进行战争,最后才发现是波黑战争。受到沈旭晖先生的书的鼓舞,赶紧恶补了几部《007》,更觉得沈旭晖先生的角度有趣,。那些大片类的电影,就其故事而言实在无聊弱智,但如果当成政治影片去看就比较有意思了。仔细回想,可以当成政治宣传片解读的影片在以前还是看过几个的(主要是战争片),其中几个美国片子的内容太雷同,所以都忘记了,只有一点政治色彩的印象,感觉美国电影的政治性甚至强过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很久以前看过俄国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阿尔巴尼亚的《第八个是铜像》,还有越南的《回故乡之路》之类的战争片,虽然是政治性的,但情感复杂深刻得多。

从政治学角度去看,深刻复杂的影片也许对于人类情感是好的宣传,但对于政治观念来说却是比较失败的宣传。美国最懂政治宣传,凡是与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有关的电影,都是立场鲜明而简单的。政治宣传的要点无非是善恶对比强烈、情感简单、符号化意象鲜明,然后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样一般都能够成功让大多数人“喜闻乐见”,除非是故事实在难看、观念混乱、表演和台词拙劣,就像中国现在多数的大片(奇怪的是,中国现在的电视剧却有一些很好看的,例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和《冬至》)。也许政治宣传已经成为美国人民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在美国式影片中,西方之外的“其他地方”往往被描述成坏世界或者愚昧的世界,东方坏人神秘莫测阴险毒辣,阿拉伯坏人邪恶但很愚蠢,非洲顺民可怜憨厚,如此等等的典型意象,或许满足了美国人对其他地方的简单化想象,而这些简单想象通过重复宣传就变成了关于其他地方的知识。美国人不如欧洲人那样认真理解世界的“其他地方”,有个笑话说,联合国做了个最简单的调查,问题只有一个:你对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食品短缺有何看法?法国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不知道“短缺”是什么意思;非洲人也回答不了,因为不知道“食品”是什么意思;日本人也答不上,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看法”是什么意思;美国人更回答不了,因为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是什么意思。

西方更懂政治宣传,这不奇怪,因为政治宣传本来就是西方的发明。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讨论到基督教在政治领域的种种发明,简单地说,基督教发明了后来被称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圣经、神学和圣经解释学),还发明了政治宣传(布道传教)、群众(信众)和绝对敌人(魔鬼和异教徒)。基督教的这些发明不仅形成了西方政治中许多固定的思维模式,而且通过宗教的广泛影响力而成为了西方人的精神生活,比如极其敏感夸张的“敌人意识”,如果找不到敌人,生活就好像失去了意义,正如卡尔o施密特(CarlSchmitt)所指出的,如果没有了敌人,生活就失去了“严肃性”。中国人对敌人缺乏如此认真的严肃意识,所以在政治意识上其实远远弱于西方。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思想所推崇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政治,一种更有善意的政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