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译者序(2)

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 作者:(美)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和比尔米斯还认为,更值得忧虑的是:战争意味着美国要借更多的债,或者大幅削减财政预算中的其他必要的支出。由于战争开支庞大,财政吃紧,美国不得不通过发国债的方式向国外借款,中国是最大的债主。两位作者在中文版序言中这样描述:“美国政府的赤字在膨胀,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在增加,……代价极其高昂,要由几代纳税人来偿付”。可以说,这场战争把美国的财政越掏越空,导致美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金融地位日益削弱。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挖肉补疮,寅吃卯粮,不断地削减社会福利与教育经费,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已导致出现穷人有病看不起医生,孩子有校难得就学的问题,美国国人怨声载道。这为善打“民心牌”的奥巴马的当选提供了良好契机,显然,从伊拉克撤军是奥巴马赢得民心的法宝。

事实上,该书已经成功地改变了美国国人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和态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美国政府的伊拉克战略方向。两位作者拿出了最让美国人心痛得越南战争的教训来为美国人敲响警钟。他们说,就像我们曾为约翰逊总统的大炮和黄油政策在越南战争结束很长一段时期内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一样(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美国人现在以及今后的几年中同样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已经花掉的3万亿元,两位作者还预测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将在2017年底前,继续“烧掉”美国17万亿至27万亿美元,仅利息就需要支付高达8 160亿美元。面对这样巨额的数字,美国政府再也坐不住了。2008年2月26日,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一改过去立场,同意讨论民主党反对伊战的提案,会议听取了斯蒂格利茨对伊拉克战争开支的论证。最终,2009年3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将在未来18个月内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军队,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将安全责任完全过渡给伊拉克人。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顾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斯蒂格利茨一向和政府唱反调,为穷人说话。该书中直接质疑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性质:“美国占领了伊拉克,并宣称其目标?为人民建立一个民主国家,而战争从根本上破坏了该国的经济、社会和主权”。在2009年2月,斯蒂格利茨还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如果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推行所谓的“坏账银行”来购买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将可能导致美国政府的债务大增,这种做法无异于拿美国纳税人的“现金去换垃圾”,导致纳税人为多年来银行的过度放贷行为买单,而政府原本可以用这些钱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斯蒂格利茨的研究风格不同,任教于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学院、以公共政策和财政为研究方向的比尔米斯教授更为严谨、细致,她曾是美国商业部助理秘书长和财务总监。两人互补的风格和密切的合作使得该书既有惊世骇俗、旗帜鲜明的观点,又有翔实的数据与文献作支持,引经据典,学术气息浓厚。此外,两位作者在书中不时流露的人文主义情怀、祈求和平的精神以及反省和批判的态度,尤令我们感铭至深。

斯蒂格利茨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奠基者,并以此获得诺奖。他曾经找到了“信息不对称”这一剖析市场机制的关键要素,现在,他要身体力行使关于伊拉克战争费用的信息在客观现实与主观臆断之间,在当政者和平头百姓之间实现对称。我们期待着,两位经济学家费时两年完成的这部作品将和斯蒂里格利茨的《经济学》、《喧嚣的90年代》等一样成为不朽的经济学著作。

感谢两位作者应我们的请求,欣然命笔,为本书写下了中文版序言,使其更添光彩。

本书是三位译者共同合作的结果。卢昌崇教授翻译了中文版序言、前言、第一章和第二章,李浩博士完成了第三、四章,孟韬博士完成了第五、六、七、八章和附录。翻译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斧正。

卢昌崇、孟韬、李浩

2009年9月于大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