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批复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行文,这一点至关重要。另外,通报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公文形式,一般应采用较平和的语气,结尾处应提出通报的希望和要求。
10.如何写决议、议案、指示
(1)决议
决议就是公布经过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贯彻执行的一种公文。会议一作出决议,就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遵照执行。决议具有指导和指示作用。
决议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标题、通过的会议和日期、正文。
第一部分,标题。标题要写明发文机关或会议的名称和文种。发文机关或会议名称,要写全称,不要省略。文种也不能省略。标题有两种写法:完整标题,这种标题使用频率最大,因为最能体现决议严肃、郑重的特点。事由加文种或会议加文种的标题法,其表现形式一般是:××会议批准××××的决议。
第二部分,通过的会议和日期。即在标题下面,注明该决议由什么会议、于什么时间通过,并用括号括上。
决议的时间,不能写在决议的正文之后,而是要写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通常用括号注明是什么时间,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表示生效时间。如果标题中未写明通过决议的会议名称,那么此处时间之后,应加上某会议通过字样。
第三部分,正文。正文的写法因决议类型不同而有些差异。决议的正文,一般写三个内容:对被批准的议案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评价;对报告中提出的工作要点表明支持态度;对下级干部和群众发出号召。
(2)议案
议案是我国的政府机关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之间联系工作常用的例行公文之一,是指导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规定,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属于该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的有关事项的公务文书。
写作议案一般由标题、正文和签署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标题文号多用“函”字。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但国务院并不隶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以在用文号上,用表示不相隶属关系的“函”字。例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基本法(草案)〉的议案》文号是“国函[1993]9号”。另外,立法议案后应加上“草案”二字。立法议案必须在法的名称后用圆括号括上“草案”两字。因为此法未经国家或地方权力机关审议通过、批准,都不能算作正式的法律。
第二部分,正文。先写明提议案的送达机关,一般为某次会议。再另起一行,写明提议案的原因、目的与意义以及此议案事项的形成过程。提出审议要求或请求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签署。写明议案提议人(包括职务)、日期。
(3)指示
指示是一种指导性文件,是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下行公文。
指示的内容一般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有的指示还有尾部。
第一部分,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有的指示还要写主送机关。
标题多采用完全式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指示》。
成文时间用括号注明年、月、日,标在标题下方正中位置。
? 主送机关,除部分针对普遍性问题而发的指示外,其他指示大都有这一项目内容。这一项目的格式与一般公文相同。
第二部分,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交代指示缘由或者根据;主体部分说明指示事项;结尾部分提出执行要求。在指示缘由后面,用“为此,特紧急指示如下”或者“特作如下指示”等语提起下文。
指示的缘由主要用以阐明发出指示的原因、目的、根据、意义等。
指示的事项是指示的主体部分。包括工作任务、指导原则、具体步骤、措施方法等项内容。其写法一般采用标序列述的方法。?求论述完整、层次清晰,表述具体明白,以便执行。
指示的执行要求是为保证指示得以贯彻执行,向受文者提出希望和要求。
第三部分,尾部。有的指示公文,标题中没有发文机关,标题下也没有设时间项,就要在尾部写上发文机关的全称和年、月、日期。如果标题中已有发文机关,可以只写时间一项。
指示最常见的几种形式包括政策性指示、部署性指示、全局性指示等。
政策性指示是专为贯彻某一重大方针政策而制发的指示。
部署性指示是部署某项重大任务、某项重要工作或某个重大行动所作的指示。它比政策性指示?得更具体、更明确,更便于下级遵照执行。
全局性指示是针对普遍性或全局性的问题而发的指示,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