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对我不满意时,他们就打我。” 一位五十岁的工程师这样告诉我们。“我父亲用手掌、皮带或橡皮管当作工具。皮带最痛,但橡皮管让人刺痛,而且声音很可怕。直到现在,我还能听到那种呼啸的声音;我妈妈多用手,但她所说的话也同样伤人。我记得,大概九岁时曾对她咆哮: 你只会告诉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你不能说一些我做对的事情? 我从来不曾重罚我自己的孩子,我发誓,绝对不像我父母那样。但是我知道,因为童年的经验,让我有时候无法对他们控制自己的脾气。有时候,我会对他们说一些不太严重的讥讽的话。每当我这样做,就知道我父母对我有何感受。我感觉到他们就站在那儿,跟我一起,觉得愤怒与无法思考。”
在许多权威性的研究结果中,其中一项发现是暴力罪犯的男人过去都有承受暴力的经历,他们许多人都在粗暴而不一致的管教下成长,他们的犯罪行为是对父母不当对待的一种报复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如果学生在家里被粗暴对待,在学校更容易表现出激烈的行为,也更容易恃强凌弱。家中的执行者可能是父亲或母亲,由孩子在学校对其他人的粗暴程度,可以反映出他们在家所受到的究竟是粗暴的管教,或是相对较轻微、较不频繁的劝诫。
当然,并非所有在“铁的纪律”下成长的男孩都会将羞辱转化成愤怒或暴力,相反的,许多人会将羞辱深藏在内心,记忆慢慢地变淡,但是却让他们与别人相处的经验与关系蒙上阴影。这种悲伤影响他们生命中每一个部分,使他们的情感潜能失去光辉,无法享受平凡的喜悦与欢愉。
真正良好的管教
席恩,九岁,已经为自己赢得“盛名”,不管在学校还是小区里,大家都叫他“麻烦制造机”。他是个可爱的小男孩,聪明、也多话,但是有点儿野。最近,他在小区内惹上了麻烦,他跟一个叫巴比的青少年做出了小小的破坏行为。他的老师跟父母了解到这种制造麻烦的行为只会愈来愈严重,于是就把席恩交给我们。席恩在婴儿时期一度生命垂危,他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很高兴他最后能活了下来,因此,他们尽可能满足席恩的需求。
在治疗期间,席恩与我们分享他的想法。他虽然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但他也不喜欢巴比的行为,他觉得这些行为最后一定会惹出大麻烦,但他不知如何让自己跳脱出与巴比的关系,以及一些例行的坏事情。他知道自己需要帮助。他坐着沉思了一会儿之后,问我们是否可以叫他妈妈进来,他有话想跟她说。当妈妈走进房间时,他让她坐下,注视了她好一会儿,说:“如果你老是让我可以规避应有的处罚,我想,以后我会变得像巴比一样。”
好的管教应该要包容男孩与他过剩的精力,提供他生理与情感上所需的安全感,让他能够习得自我控制与合乎道德的行为。好的管教是一致性的,提供明确、合理的期待,与坚定、充满关怀的引导,而大人们也同样以此标准、行为与孩子互动。好的管教可以安顿孩子,鼓励接触而非孤离,让他愿意坐下来讨论而非将他推开。他以咨询者的身份参与男孩的生命,方式可能是提出直接的问题,像是:“关于这套管教方式,有哪些是你不了解或不同意的?”或者“如果要改变行为型态,你需要什么协助?”为人父母者,可以单纯就孩子个性或性格来考虑,兼顾现实,为孩子打造一套最适合的管教方式。
在与孩子进行对谈时,我们总是尊重他的经验与感觉。透过对话,孩子就能了解合理的期待。我们协助他观照内在,界定情绪,并将情绪表达出来,使得孩子能改善与他人的互动,而不要跟人群疏离。不需惩罚,只要透过对话,我们就能加强对孩子的了解,并增进彼此的关系。
有一则很老的玩笑是这样说的:“如果你这么聪明,为什么你没有钱?”同样的,我们可以问,如果良好的管教这么有效,为什么我们不实行?因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比起只是对他大吼大叫,然后走开做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