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忧伤的五个阶段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 作者:(美)雪莉·艾利斯


Denise Gess

多年前,民歌手珍妮斯·艾恩创作并录制了一首名为“杰西”的歌曲,这首歌后来又被琼·贝兹翻唱。艾恩用缓慢的节奏,轻柔忧郁的嗓音诉说着忧伤--“杰西,回家吧/床已睡出了个洞/就在我们躺着的地方/现在天气越来越凉”。艾恩的演唱方式暗示,杰西可能已经离开了人世,而不是移情别恋。艾恩的“语言表达法”创造出了一种有些自欺欺人的语调,同时又抓住了听众的同情心。她否认失去杰西的这件事使我们更能体会到她的悲痛。

虽然是同一首歌曲,贝兹演唱的版本节奏更快,清晰大胆的发音表达的仍是“失去”这一主题。然而,贝兹的方式源于另一种阶段的忧伤。不同于艾恩的是,贝兹似乎在和一个有希望被劝说回家的爱人理论。事实上,她的爱人可能就在电话线的另一端听她理论。

非虚构文学创作(尤其是个人随笔和回忆录)的主题往往源于作者对自己已经遗失的事物的追忆与怀念。正如艾恩所唱,随笔或回忆录是否能让读者感受到真情实感,取决于作者的忧伤与他使用的“语言表达法”之间的联系。

以下练习旨在帮助你勇敢地面对几个难熬的忧伤阶段,帮助你鉴别每个忧伤阶段特有的措辞、句子结构和节奏。你只有先听到它,才能改变它,才能明白哪种语调难以控制、与主题不相符合,或令人难以承受。

练习

首先,要熟悉不同阶段的忧伤(否认、愤怒、沮丧、顺从、接受)。认真思考你在经历各个阶段时,自己的想法有何改变。例如,如果你在写一篇随笔,内容是你因为失业而沦落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你也许会从忧伤的第三个阶段,即沮丧写起。至少写两段。

现在,大声阅读这些段落。坦诚地告诉自己:你在句子的长度、措辞、节奏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否有重复感(描写沮丧心情时,往往如此)?是否使用了大量抽象概念和陈词滥调?如果写了两段多,你是否仍能听到沮丧的声音?如果写了一本书那么长,也能听到吗?为什么能?又为什么不能?你的情绪对文章的语调、素材,以及你作为读者的反应有什么影响?

重复这个练习,直至你能在同样的两段文章中表现各个阶段的忧伤。注意从一个阶段的忧伤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忧伤时语言和节奏的变化。仍回答上述问题。最好让一个朋友为你朗读这篇文章。注意你内心情感的变化。你对听到的内容会不会感到生气?为什么?

你时常会发现,在写个人随笔或回忆录时,你试图回避的情绪往往恰恰是自己所需要的。也许,你一直在压抑愤怒,然而一旦你正视这种情绪,你就能用幽默的口吻将它描写出来。请不要固执地认为创作非虚构文学作品的作者必须对愤怒避而远之。散文作家威廉·哈兹利特的写作生涯中就惯用狂躁不安却并非令人难以接受的语调来表达感情。当然,完全不受抑制的狂暴可能会吓到你的读者(还有你自己)。或许你用沮丧的低语掩饰了自我,或许你会为自己的逃避和放弃找些有趣的借口,并为此惊喜,但是,你将来也会知道--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并不在于你能把忧伤掩藏得多么巧妙,而在于你如何恰当地“表达”这种忧伤。

作者介绍:Denise Gess,著有两部小说:Good Deeds和Red Whiskey Blues;她还与William Lutz合作完成非虚构文学作品Firestorm at Peshtigo: A Town,Its People,and the Deadliest Fire in American History。她的作品被刊登在《费城故事》(Philadelphia Stories)、《太阳报》(The Sun)以及《了不起的阅读:34位作家和他们的阅读经历》(Remarkable Reads: 34 Writers and Their Adventures in Reading)上。目前,她正在创作散文集Bad for Boys。她是美国罗文大学创意写作项目的副教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