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 四时对人体其他方面的影响(1)

由内而外谈美容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四时阴阳变化产生了天气变化,并由此产生寒、热、温、凉及昼夜温差,而这些气候变化会对人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

四时与气血活动《素问·八正神明论》里说:“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意思是说,在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天寒时则气血凝滞沉涩,可见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经脉的影响是显著的。

四时与精神活动四时气候变化,是外在环境的一个主要方面;精神活动,则是人体内在脏腑活动的主宰,内在脏腑与外在环境之间取得协调统一,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一般来说,夏天气候闷热,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而冬天比较寒冷,人显得更为沉着冷静。南方气候温和潮湿,植物四季常青,有利于精神放松,不易冲动,心境平和,对外界变化较为敏感;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气候干燥,导致北方人性格爽朗,容易急躁。

四时与阴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谓“四时阴阳”,指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于一年中阴阳之气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例如,冬至 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 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正是由于有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才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的规律。因而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人体阳气的消长进退也是随一天“四时”的变化而变化。

四时与津液代谢《黄帝内经》中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意思是说,春夏之季,人体的气血津液趋向于体表,主要表现为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人体的气血津液趋向于里,主要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溺等。这些气血津液代谢的变化是四时气候变化所致,体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观点。

由内而外谈美容内在调养是根本由内而外谈美容五气与皮肤美容四时与疾病古人将“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的正常气候变化总称为“六气”。如果四时气候不按一定顺序和程度发展,则可发生太过或不及。人若与天地四时之气不相应,则将发生疾病。另外,昼夜的四时变化与病势病情的安危也密切相关。《灵枢》中总结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因为随着一天中“四时”的阴阳盛衰变化,人的正气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正气与病邪的力量对比。

总体来讲,阴阳之气的发生壮大与收敛,各有其时;阴阳循环交替,无休无止。四时阴阳的消长,是自然界万物变化的规律,人若能顺应它,就可健康长寿。“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我们应该学会借助天时,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祛病强身,保持健康美丽。

五气与皮肤美容〖1〗1 五气的含义《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五气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但名同义异。从自然界五运之气,天之五味之气,到人之五脏精气,以及五脏精气显露于外的五色之气,反映于情绪的五志之气都是一脉相承的。

概括来讲,我们常说的五种气味,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自然界之气,即寒、暑、燥、湿、风。

这些五气之间,它们又有何对应关系呢?天之木运主风,风臊之气入肝,肝色青,在志为怒;天之火运主热,焦热之气入心,心色赤,在志为喜;天之土运主湿,湿香之气入脾,脾色黄,在志为思;天之金运主燥,腥燥之气入肺,肺色白,在志为忧;天之水运主寒,寒腐之气入肾,肾色黑,在志为恐。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各种不同意义的五气,实际上也是贯穿了“人与天地相参”的学术思想。

古人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