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活动可影响到皮肤的色泽,并与皮肤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容易发怒、大脑与神经处于紧张状态,造成氧气对皮肤的供应减少,长此下去,肤色就容易变深或发黑;同时,毛细血管收缩或痉挛,造成皮肤毛细血管微循环障碍,输送到皮肤的各种营养物质就会减少,这样,皮肤便容易发生干燥、发黄、失去光泽。有的细胞则发生变化,引起色素沉着,造成黄褐斑以及雀斑等色素性皮肤病的形成。
面粗黄晦是指面部肌肤的肤质和肤色异常,出现损容性改变。肤质、肤色均是反映皮肤健康与否及美与否的主要指标。肤质异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厚硬。肤色异常表现为:皮肤晦暗、色深或发黑,明亮度不够,或皮肤萎黄无光泽。在临床上可辨为血虚津亏、肺脾气虚、脾肾阳虚、痰瘀阻络之证。
血虚津亏的皮肤表现为:干燥枯涩甚至脱屑、皲裂,面色黄而无光泽,肌肉松软欠弹性。肺脾气虚的皮肤表现为:面色萎黄,枯涩粗槁,或皮肤肌肉萎缩。脾肾阳虚的皮肤表现为:面色淡暗不泽,或色深发黑,或有皮肤水肿。痰瘀阻络的皮肤表现为:面色黧黑,皮下有赤丝红缕,皮肤干燥、粗糙。
在治疗上,血虚津亏者,治宜补血生津。药物治疗以薯蓣丸加减;饮食调养可服用骨髓养颜膏。肺脾气虚者,治宜双补太阴,药物治疗以白术、白茯苓、黄芪、山药、天冬各60克,菊花40克,砂仁10克,研为细末,温酒调服6克,一日两次,早晚食前空腹服用为佳。饮食调养可服用银耳琼玉膏。
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药物治疗以补骨脂、胡桃肉、莲肉、葫芦巴做成药丸服用。饮食调养可服核桃汤。痰瘀阻络者,治宜活血祛痰,药物治疗以六味地黄丸合活血药加减应用。饮食调养可服用山楂桃仁粥。
此外,多种面部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均可影响人的面容,如皮肤粗糙晦暗为疾病所致,须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病愈则皮肤状况可获改善。
非药物疗法也是治疗损容性皮肤疾病的简便易行方法。如可对面部穴位进行按摩,并可加揉双耳的肺、脾、肾区;点揉足三里;背部腧穴点揉脾腧、心腧、肝腧、肾腧、三焦腧;足底按摩甲状腺、胃、十二指肠、直肠、肾等反射区。
另外,提醒患者平素注意饮食营养,适时补充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有食物过敏史者忌食易致敏的食物。要加强对皮肤的养护,夏日防晒,对日光敏感者更需注意。
五味与皮肤美容〖1〗1 五味的含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五味是古人对食物与药物从“味”的角度进行概括与分类,以说明其功用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借此指导人们养生与防病。除此之外还包括淡味和涩味。
由内而外谈美容内在调养是根本由内而外谈美容五味与皮肤美容2 五味与五脏
(1)五味与五脏的经典论述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可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黄帝内经》在叙述五味的功用的同时,常按五行学说将五味分属五脏,进一步说明五味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中医学根据五行学说的取类比象与推演络绎方法,将五行与五味、五脏、五色、五方等联系起来。《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这里之所以说某味先入某脏,说明五味的归藏是相对的,即在同等条件下,药物优先分布于所宜的脏腑,其次按相宜性大小顺次分布于其他脏腑。
(2)五味与四时、五脏的关系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每季最末一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的四时五脏饮食摄养法。
春季春天万物生长茂盛,有益于肝气的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