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引起疾病。但在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影响容颜,随之出现双目无神、面色晦暗无光、皮肤粗糙、各种色素斑、粉刺、脱发等损容性疾病。
七情作为致病因素之一,有别于六淫之邪,六淫之邪是自外经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致病,而七情是内在的,直接影响相关的脏腑而发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很多疾病的发展、转归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良好的情志对内脏功能、气血盛衰亦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通过精神因素的调节,也可以调动机体正气,以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更有延年益寿、美容驻颜的目的。
(1)喜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
心主血脉 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抗病能力提高。
心主神明 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考试时也能有超常发挥,运动员易创造好成绩。
心其华在面 喜悦时会神采飞扬,面带笑容,喜形于色,热恋中的情侣越发娇美动人或潇洒英俊等。
心开窍于舌 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心与小肠相表里 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等等。
喜之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到心,即中医所讲的“喜伤心”。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及心;心气、心血不足则精神倦怠、易惊吓、容颜憔悴,面色萎黄不泽等;心血瘀阻,则见面色紫暗或黧黑;又心主血,发为血之余,心血不足则毛发焦枯易脱落。
另一方面,“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外感六淫邪气侵入人体,瘀滞日久,皆可化火;体内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湿、积滞、瘀血、食积、虫积等,也能郁遏阳气而化内火,过度的情志变化,也能导致气机郁滞而化火。火热较盛的人常出现面部起红斑、丘疹、脓疱或毛细血管扩张等表现,并可伴随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嬉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的病例。
(2)怒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
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怒既有积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士气,包括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的一面,即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怒伤肝。大怒、过怒易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从而出现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症。临床常见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有时出现闷闷不乐、善叹息、嗳气、呃逆等症状。
肝藏血。《病源》曰:“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肝血亏虚,常见面色晦暗,周身皮肤干枯不泽的表现。
肝藏血,其华在甲。肝阴、肝血具有易亏虚的特点,肝脏的功能失调常常反应在爪甲。爪甲软而薄为肝血不足;爪甲厚而质脆为虫蛀;甲色改变为血瘀;甲半月消失为气血不足;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则指甲枯而不荣,甚至形成反甲、厚甲、甲癣等。
肝主疏池。肝气不能条达,反映到体表则见面部色斑生成。肝失疏池,则气滞血瘀,瘀血形成后,既会影响血液的运行,又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