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工作没做好,等于没有做(5)

好字当头 作者:严家明


在我们的企业、组织里,“差不多先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打包不方正,差不多就行了;检验产品有疵点,差不多就行了;管理人员检查、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不肯算细账,成本高点、价格低点、利润少点,差不多就行了;遇事不肯认真对待,只求过得去,差不多就行了。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其结果是产品丢了质量,企业丢掉市场。由此可见,“差不多先生”有其生存的广阔空间,它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差不多”现象的存在和蔓延,既害了他人,更害了自己。因此,绝不能任其滋生蔓延,必须想办法努力克服,彻底根除!

看似“差不多”,其实差很多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差不多”心态,工作中才漏洞百出,产品才缺乏竞争力。因为“差不多”,我们的许多企业被用户拒之门外,我们的产品总是被打上二等货色的标签,虽然与一等品只差一点,但其实是差很多。

做事情如果有“差不多”、“大概过得去”、“还行吧”、“凑合”这样的心态,那是很致命的,殊不知“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1993年,全国小麦价格开始上涨,一家私营面粉厂的业务员来到小麦产区采购小麦。这时产区的一些粮库大都是待价而沽,不想卖粮食。经不起业务员的纠缠,一家粮库的负责人说:“粮食有的是,卖给你也行,一吨1000元,你要不要?”

这位业务员拿不定主意,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出来这半个多月全国的小麦涨到什么价钱了,于是给公司老板发电报问:“一万吨小麦,每吨1000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

老板看到电报后生气地对秘书说:“真是乱弹琴,哪有这么高的价格,现在最高的价格也不到900元,给他发电报,就说价格太高!”

秘书赶紧跑到邮局发了个电报:“不太高。”

没几天,业务员带着签订的购销合同回来了。老板莫名其妙,追查原因才知道,秘书发电报时,“不”字的后面少了个句号。如果履行合同势必给公司带来一百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过多次协商赔偿了对方15万元才算了事。当然这位秘书不久就被辞退了,而他在当地再也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远走他方。

是啊,“不太高”和“不。太高”不是差不多吗?可就是差了一个小小的句号,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