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士纵酒亦纵情(3)

魏晋风骨化沉香 作者:上官紫微


按理说,只要略微明智的文人,就该清楚要么胆怯变节,要么逃得远远的。身处乱世的阮籍,是名士当中把变节和远遁处理得比较均衡者,所以他有幸能对人生进行幻灭式的哲学思考,超然于世人之上。然而,他的好友嵇康却并没有那么"明智"和"幸运"。

阮籍与嵇康最初是不相识的,后来经过七贤中最年长的山涛介绍,两人一见如故,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于是成了竹林中形影不离的琴乐酒友。他们经常袒胸露背地在山亭里喝酒、弹奏、唱歌。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嵇琴阮啸"的传说。据闻阮籍的歌喉非常爽利浑圆,于山野间呼啸吟唱,余音久久不绝,加之嵇氏绝妙的琴艺,二人一弹一喝,远近林鸟纷纷聚首而来,聆听妙音。此等情景大概也就只有小说里才可见。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

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

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嵇康《酒会诗》

嵇康在写这首诗时应该也是与阮籍等好友一起玩的那刻突发灵感,情绪想必既欣然又怅然。诗的前六句主写他的欣然,他身处百花林木交错的风景优美处,上有山峦浩渺,下有游鱼临渊,举头观望鸟翔,附身可钓鲤鲫。容身于自然之中嵇康,一边饮酒,一边操琴而歌,生活的惬意不是一言两语能概括。然而却是在极致的欢愉当中,他的心情陡然失落,乐而忽悲。"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原来他在高兴的同时却突然思念起过去的朋友,感叹朋友"东野子"无缘再参加自己的音乐酒会。

"东野子"是嵇康深深思念的人,他本名为阮侃,身居河内太守,与嵇康的交情几近金兰,后来阮侃迁居东野。由于二人多年不见,所以嵇康才借"东野子"来指代他,以表自己的念旧之情。然而,思故人只是嵇康突然惆怅的一个诱因,他真正悲伤皆由魏末朝政混乱而起。

对魏晋两股势力的角力,嵇康深恶痛绝,他常说自己决不能与这些俗人同流合污,因此他的言志诗大多都自表清白。晋文帝司马昭当政时期,对招揽嵇康可以说尽心极力,礼到人情到,可嵇康偏偏不吃这一套,断然拒绝了司马昭的好意,令对方丢尽颜面,因此竟成了司马昭的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对于他的子民有着天生的控制欲,一旦脱离他的掌控,就绝不能再让其存在下去。很显然,在与帝王的周旋间,嵇康没有任何优势,也没有阮籍的聪明,终为守节而绝命。也正因如此,很多后人都以这件事来衡量阮、嵇二人的人格,认为阮籍在气节上略逊一筹。

艺术要有缺憾才能成就永恒,人要有缺点才能更显独特。嵇康的缺点与独特刚好是他的倔强与不屈服。其实他并不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抱负的人,只不过不屑给司马氏做事。为了躲避司马昭的纠缠,他甚至曾到洛阳郊外当个小小的打铁匠,偶尔投身自己的爱好,研究一下玄学。

嵇康对玄学的崇敬已经到了中毒的地步,也嗜好炼药吃药,希望荣登仙籍,是以对儒家学派颇为不屑,这也是他远离仕途的原因。不过,当朋友吕安有难、被官府扣押时,他又去做了"状师",据理力争,甚至大骂统治阶级遵儒的迂腐,公开高唱老庄调,以"越明教而任自然"来反儒家思想对天下百姓的人格统治。这种举止无疑是在抚触司马氏的逆鳞。

既然决定远离是非,就不要再涉足,在上面这首《酒会诗》中,嵇康已经言明要笑傲山林,后来又何必投身官场的染缸自寻死路?

当统治者想要置人于死地的时候,即便一个人有天大的背景也无用。因藐视圣人经典,危害江山社稷的罪名,司马昭对嵇康更加忌讳。在小人钟会的谗言围攻下,遂下令将嵇康处死。嵇康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尊奉他的人不在少数。在他身处的偌大刑场上,三千太学学子匍匐跪地拜嵇康为师,欲借此为嵇康抬高身份,同时向朝廷请命,希望朝廷放嵇康一马。比一个皇帝还要有号召力的人,司马昭如何能不嫉恨,誓言非要嵇大才子的命不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