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女人眼中的两个男人(1)

最是元曲销魂 作者:上官紫微


元英宗至文宗年间(公元1321年~1332年),朝廷翰林院中先后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学士,一个是阿鲁威,另一个是王元鼎。前者是蒙古人,一心倾向汉文化,偶像是写下《九辩》的宋玉;后者据说是汉人散曲家,也有人说其是西域人玉王元鼎,后人笔误才给他换了名字。不管怎样,这两个人皆是饱读诗书的名士,至少他们的学士和内涵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本来两人并不相熟,但是在一个女人的心目中,他们二人站在了同一个天平之上。这个女人便是当时的名妓郭氏顺聊。元代前期三大杂剧、散曲的歌唱大家包括顺时秀、朱帘秀和天然秀,而顺时秀指的便是郭氏。

郭氏容颜秀丽,姿态娴雅,性格温柔可人,她所唱的闺怨剧经常流行于大江南北,轰动一时。阿鲁威对郭氏非常迷恋,只要一有时间就到青楼里听她的戏,二人私下也常坐下来喝酒聊天,阿鲁威一心把郭氏当作红颜知己。有一次阿鲁威听人说郭氏很欣赏翰林才子王元鼎,便去找郭氏问个清楚,想知道她到底更喜欢谁,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于是拐着弯地问:"郭小姐,我写的词和王元鼎相比,你觉得谁写得好?"

郭氏哑然一笑,心知他要试探自己的心意,于是淡淡地道:"如果要是比治理国家、整顿地方的能耐,自然王元鼎是比不过大人了;不过若言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王元鼎自然比大人懂得怜香惜玉多了。"阿鲁威听完一怔,随即哈哈大笑。郭氏这个回答,可谓绝妙了。如果说做大事,是他胜了一筹,这种夸奖对男人来说自然再好不过,哪个男人想被女人说成没有能耐的主儿。然而郭氏又说自己不懂怜香惜玉,看似贬低,实际上是怪自己太不解风情,看来她对自己还是欢喜的。

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歌妓,如果没有一张会说的嘴,如何能哄得男人开怀。俗语有云:"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言语间贬低之色大现,但这样的形容未必不是中肯。妓女名伶们为了生活而出言讨好有权势的男人实属寻常,阿鲁威被郭氏三言两语给哄住,只能说他"英雄难过美人关"。古往今来,即便是再有胸襟的称霸者,依然在乎心爱的女子对他的看法。

阿鲁威身在官场,前半生可谓意气风发。他才学可人,仕途顺利,言辞间免不了豪兴胜人。可是他却偏偏喜欢战国浪漫诗人宋玉的诗,觉得宋玉的诗歌沉郁博大,内容厚而不冗,因而他自愿追随这种风格。不过,因为他是北方人,是以他的词曲里亦存在豪迈的风格。一半沉郁一半豪放,使阿鲁威的曲子"如鹤唳高空",既动听,又能将人带入凌云之端,感受爽朗的气质。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阿鲁威《蟾宫曲·怀古》

阿鲁威的这曲《蟾宫曲》是怀古之作。但凡了解三国英雄人物,应该猜得到曲中前三句话所说的是曹操、孙权和诸葛亮三人。世间谁是英雄?作者首先让自己站在了赤壁之顶,睥睨天下,放眼千秋。苏轼当年的赤壁一词推崇的是意气风发的周公瑾,然而,语调在急转直上后却于词尾萧条下来,道自己太多情,人生才会那般复杂。阿鲁威的《蟾宫曲》不同于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而是品评历史名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