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墙头、一匹高头马,成就了这段姻缘,所以白朴为李千金与裴少俊的故事起了《墙头马上》的名字,以言表对墙头、马背等"媒人"的感激。白朴为李、裴设定的美好结局,让这个故事成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也是难得的喜剧。然而在真实的生活中,李、裴二人原型的结局却并非如此。
这个故事本来源于白居易的一首诗《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二人同居了五六年,终被家人发现。男方家里认为,没有三书六聘就进门的女人,甚至连妾都算不上,便将女人逐出门。回到家中的女人趴在墙上,看着墙外骑马而过的夫郎,二人虽然近在咫尺,实则已远如天涯,一时间心如刀割,肝肠寸断。白居易在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时候,说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美好愿望,可是在他的这首诗中,写得却是"劳燕分飞"。
现实的残酷让人们心灰意冷,所以人们把美好全寄托在向往当中。许多古代的悲情故事,在曲人、剧作家的笔下都变成了欢喜结局,这些作家们想从世人那里看到感动和欢乐的泪水,而不想看到他们为一个个悲情故事而痛哭流涕。
乔吉在《天净沙·即事》一曲里曾写道:"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在爱情美满的人眼中,一切的事物都变得美好,莺莺燕燕不再是杜鹃啼血,花红柳绿不再是满地飘零,女人也娇娇嫩嫩、风韵十足,男人自然也春风得意、丰神俊朗。
美好的感情不只令当事人变得风采十足,也会使欣赏他们的人觉得赏心悦目。在古今文人的笔下,爱情无论好坏,都是行文的永恒主题,人们在怨怼情感生活不美满的同时,也对它寄予了厚望,因此不如把惨剧化作喜剧呈现给世人。这也就是白朴写成《墙头马上》的重要原因。
然而,《墙头马上》的启示却不单纯是如此,其实人世间的真正爱情不是去珍惜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的东西,而是当珍惜眼前人。人们总是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但是为什么偏要等到失去了才珍惜呢?为什么不在拥有的时候牢牢握住呢?
夕阳西下,一个人形单影只地与垂暮一起消失在地平线。再回首,无人在身后等待你的归去。这就是情人们想要的吗?断然不是!
白朴笔下的李千金,得到了后世的大量"粉丝",是因她面对爱情够坦诚坚贞,在决裂的那刻也够坚定果断,虽然最后她看在孩子们的分上原谅了少俊,但她的骨气并没有放下。千金敢爱敢恨,不怕"得不到",也不怕"已失去",一个女人拥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便在于此。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这样一种说法,当青年恋人在相爱达到最高潮时,有的竟然选择双双跳入火山口中,让他们的爱情永垂不朽。这种以死为代价的痴恋虽然并不可取,但对他们对爱情的忠贞让闻者的灵魂都为之震颤。在得到的时候去拼命地守护,爱情才能不会落地成灰。
侬本多情
古有三姑六婆,"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则是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一说到媒婆,就会让人忍不住想起包子头、罗圈腿、大红嘴、唇边还有一颗瘊子的老太婆,身着花花衣服,到处去给人说媒。瘸的说成能飞的,哑的说成能吹的,全靠一张嘴,对他们有好印象的都是父母之辈,想追求自由恋爱的年轻人看到他们就会敬而远之。
电视剧里把媒婆的形象画了一个永恒的框框,让人们大多讨厌至极,但是对于红娘这个角色,却很少有人望而却步。俗话说,做一次媒添一次寿,很多人都愿意做一次红娘,给别人牵红线,搭鹊桥,最后享受谢媒酒外加谢媒金。红娘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不得不归功于王实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