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新秩序的形成(3)

“巴巴罗萨”行动 作者:(英)福勒


腾飞的经济

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就业工程”的一部分,它极大地提高了德国社会的就业率。在1933年6月纳粹党上台时,德国共有540万名失业人员。在此之前,这些行之有效的“就业工程”却为魏玛政府所不齿。因此,纳粹党由于使众多失业者迅速获得工作而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随着失业率的连年下降,德国的国民经济与民族自信心与日俱增。以下是德国社会失业率连续4年下降的具体情况:

日期 失业人数(万人)

1934年1月: 370

1935年1月: 290

1936年1月: 250

1937年1月: 180

1933年6月,德国此前一直秘密进行的部队训练及重整军备的计划被公之于众,弱小的德国国防军迅速壮大,发展成为新一代的纳粹军队。1935年,纳粹德国恢复兵役制度。一年后,纳粹政府又为军队购置了新的军装和作战服。

在纳粹德国,同样存在着一些负责组织人们休闲度假活动的工作及组织,(一个鼓吹“娱乐创造力量”的纳粹组织)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旨在鼓舞工人士气的娱乐性组织,其组织者罗伯特?利是一个以荒淫无耻和反犹太主义思想而臭名昭著的家伙。发展初期被称作“工作之余的娱乐”,是在意大利法西斯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提供两条海上观光航线、假期野营服务、打折电影票以及大众汽车的休闲度假的庞大组织。战后,在上述服务项目中,只有大众“甲壳虫”汽车由于民众的熟悉和喜爱得以存留下来,并且延用至今。

在外人看来,德国充满着非同寻常的活力与生机。一些外国游客曾经这样形容这种气氛下的德国:这不像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国度,倒像是一个刚刚远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又在积极筹划另外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

然而,笼罩着德国的阴影也变得更加黑暗了。1933年5月10日晚上,骇人听闻的一幕发生了……成千上万名学生举着火把,游行到了柏林大学对面的一个广场,将火把扔在堆积在那里的大批书籍上,紧接着在烈焰焚烧中又丢了许多书进去。事实上,纳粹党在夺取政权后的数天就颁布了一道野蛮的法令,销毁一切与没落、退化的文化相关的或者与犹太文化相关的书籍。根据这项法令,大批书籍在德国许多大学的图书馆外被付之一炬。

反犹太主义

最初的一系列反犹太主义法案在1935年9月颁布实行,随之而来的是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的抵制犹太商品的运动。犹太商店被一些好事者涂上了纳粹党徽和反犹太主义标语。有些纳粹党员甚至站在犹太商店的门口,阻止顾客入内。1935年11月,《德国公民法》取消了犹太人以及具有犹太血统者的公民资格。纳粹政权还要求,截至1938年4月,所有犹太人的财产都必须登记入册;截至6月,所有犹太人的产业都必须登记入册。到了同年10月,所有犹太人的护照都被印上了字母“”作为标记。11月,犹太教堂和犹太商店在所谓的“水晶之夜”里被纳粹分子破坏殆尽。在这次事件中,有2万多名犹太人被拘捕和监禁。战争爆发后,纳粹德国又针对犹太人实施了宵禁令。1940年,纳粹开始驱逐犹太人。1941年9月,所有犹太人都被迫佩戴黄布制作的“大卫之星”袖标。可以说,从纳粹上台的那天开始,就出现了一些对于犹太人来说极其可怕的预兆。纳粹党卫队、警察以及纳粹高官建立了野蛮营,这就是最初的一批集中营。在对犹太人的疯狂拘捕告一段落后,这些集中营大都关闭了。纳粹政府告知德国民众:这些集中营被用于恢复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治安。依照《魏玛宪法》第48款,这种措施合情、合理、合法。1933年2月28日,德国出台的一项法律废除了《魏玛宪法》中有关保证人身自由的条款,那些对此做法持异议者则被纳粹实行了所谓的“保护性监禁”。事实上,这些集中营的存在为纳粹党卫队提供了一个强取豪夺、敲诈勒索的好机会,同时还可以趁机对他们的对手进行报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