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盛大这样的公司?当然,人家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有《传奇》这样非常成功的案例。尽管盛大公司老板陈天桥靠着代理《传奇》当上了中国首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传奇》当红的时代,盛大会投入多少精力和资金在魔兽这款前途未卜的游戏上?已经非常富有的盛大,是否还需要补充一个游戏来丰富它的产品线?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合作,和一个在当时中国市场独占鳌头的游戏公司合作,暴雪讨价还价甚至占据主动地位的可能性还能存在吗?
这一系列的疑问无疑左右了暴雪的选择,也让九城这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游戏公司脱颖而出。那时候的九城,和盛大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甚至拿到魔兽之后,在没投入运营之前,九城还处于亏损状态。2005年,九城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净亏1050万美元,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净亏2300万美元。不过,随着2005年6月9日《魔兽世界》在中国正式运营,九城200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扭亏为盈,利润为470万美元。到了2007年第二季度,在资料片《燃烧的远征》的推动下,《魔兽世界》营收继续增长,达到4.16亿美元,同比增长69.1%,环比增长6.1%。
或许无论是谁代理了《魔兽世界》,业绩都会辉煌无比,但在当时,谁都无法预见魔兽能够如此火暴,甚至很多资深的游戏业内人士都不看好魔兽——连网游之父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都对魔兽的成功看走了眼,一直预言魔兽会成为暴雪的滑铁卢。
现在看来,暴雪选择九城的策略其实是用心良苦的。看看中国游戏公司的代理状态就很容易发现问题。盛大除了《传奇》,一样代理了很多游戏,但却没有一款作出了很好的成绩。为什么?因为盛大将太多的资源,如最好的服务器、最好的客服团队、最好的广告资源和最好的营销团队,用在了已经在赚钱并还将继续赚钱的《传奇》上,以至于没有更多的精力顾及其他游戏——并非不想做好,而是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
这样的现象其实在之后也同样出现在了九城身上。暴雪与其将自己的产品交给盛大,把魔兽变成“后妈生的”,还不如把它交给一个还没有拳头产品的不太出名的公司。一方面,对方会集中全力来做;另一方面,暴雪也有相当的能力来控制这个公司。在魔兽代理权的争夺上,已经很强大的盛大无法接受的恰恰是服务器由暴雪搭建,但服务器成本由盛大承担这一“不平等条约”。而还在“婴儿”阶段的九城,却没有这种顾虑,因为人家急需要喝魔兽之奶。起码在初期,暴雪确实做到了对九城的很大程度的控制。甚至在“分手”前,其实暴雪也还对九城有相当的控制力,只是暴雪觉得这个力度已经低于自己的最低承受底线罢了。暴雪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明。
之后的一切不用过多复述,大家都看在眼中。《魔兽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成功了,在中国市场上造就了一个属于九城的游戏产业奇迹,并打破了韩国“泡菜”网游的包围。中国玩家对《魔兽世界》的巨大贡献,也将暴雪推向了游戏世界的一个全新王座,而且过程如此顺利。
暴雪出手短短一年,就让魔兽在全世界拥有了超过900万的用户,这一点远远超出了暴雪的预期,甚至这超出预期的成功还给这款游戏带来了一些独特的问题。例如,游戏上市时,暴雪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向零售商提供盒装版本,因为除了在线玩家之外,他们的服务器再也无法负担更多的用户了。
而2009年初,九城失去代理权,则近乎延续了4年前的同一轨迹,只是这次的角色变了。九城成了4年前的盛大,被魔兽养肥了、养胖了,开始到处出击,甚至和暴雪的老对手EA(Electronic Arts,美国电艺公司)联欢,不仅让EA入股,更代理了不少EA的游戏。这些都让暴雪心里非常不爽——当年的小兄弟现在翅膀长硬了,想飞了,那就折断它的双翅,让它回归本色吧。而此刻的网易,表面上是网游大佬,可门户网站赢利能力薄弱,当年大红大紫的“西游”系列游戏也开始走下坡路;好不容易费尽心血研发出来,对《魔兽世界》有许多模仿的《天下贰》,却因为市场反应不好,不得不回炉重炼。没有拳头产品、亟需找到新产品打开市场但家底厚重的网易,与当年的九城非常相似。
最后,九城失去代理权,网易笑到最后,其实早已注定。而业界对此也有颇多传闻:在网易拿下魔兽之后,盛大也磨刀霍霍,准备在4年后将抢夺代理的一幕重演。
当外界还在为九城痛失魔兽而跌入低谷感叹时,因为魔兽易主之后出现的为时百日的停止服务,寂寞的玩家开始了喧嚣的和不太理智的维权行动。《魔兽世界》所引发的巨大波澜就此拉开序幕。《魔兽世界》成为2009年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焦点,就从其代理权可能发生转换之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