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刀口上的家族 第六章(2)

刀口上的家族 作者:沈宁


我挤到马路边房檐下,跟一群妇女小孩子躲在一个门洞里。我个子小,在小孩子堆里钻著,也显不出来。警察走过来,看见是一群看热闹的居民小孩,便走过去,我才算是躲过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集合在法学院礼堂里。蔡元培校长来了,他穿著黑色长袍,不像平时那样带著笑,而是铁青著脸,走上讲台,问道:“昨天你们有多少人受伤?”

没人回答。怎麽数呢,大约每个人都多少受了一点伤。

蔡先生又问:“有多少人被逮捕?”

有人喊:“昨晚我们大概数数,至少有三十多人。”

蔡先生像是自语,又像是对大家说:“三十多人,三十多个我的学生,三十多个中国将来的栋梁。他们怎麽能下手┅┅”

礼堂礼静悄悄的,听得见一些低低的抽泣声。

蔡先生静默了一会儿,又说:“现在,这不再是学生们自己的事了。现在,这是学校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了。我做校长的,有责任保护我的学生,我要救出这三十几个学生来。你们现在都回教室,我保证尽我最大的努力。”

大家听了,都静静地走出礼堂,都低著头,没有人说话,走回教室去。蔡先生站在台上,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走出礼堂。

那天我们的课,都没法子上。教法律的张教授,是国家捡察院总捡察长。他不能继续讲课,学生都围著他,问他昨天发生的情况合不合法。张教授说:“我是在职法官,对昨天的事件,不便发表个人意见。我可以说的,只有八个字:法无可恕,情有可原。”

第二节课是宪法。锺教授走进教室,把书放到讲桌上,低著头,什麽都没说,足足五分钟,才抬起头来,说了一句:“我们中国┅┅”就停住。

教室里静极了,我能听见窗外的风声。

锺教授又抬起头,说一句:“我们中国┅┅”他的泪水涌出眼眶,滴落在讲桌上,再也说不下去。

全班同学都声泪俱下。

讲到这里,家公停住了话,低著头。

家婆望著他,没有做声。

许久,家公忽然喘一口气,说:“北京政府腐朽透了,居然卖国,一定要打倒。”

家婆说:“二舅原在北京政府做肃政史,前些年有名的弹劾案,便是二舅所为。”

家公听说,突然一惊,抬起头来,望著家婆。自从家婆进了陶家大门,每日里不是在厨房煮饭,便是在工棚纺线,要麽洗衣纳鞋,一刻不停,女仆一般,却忘记了,她原是大户人家女子,从小研读诗书,也可出口成章的。家公想著,额上冒了一层汗,一边应声道:“我听说过,那是民国初年的事,还是袁世凯大总统任命的┅┅”

家婆问:“你都晓得?”

家公说:“我酷爱读史,自然熟知湖北的人物,何况夏寿康先生是我的亲戚,我叫二舅。不过那是旧事了,自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已经不晓得换过多少了。”

家婆不讲话。

“仓阜镇北龙王墩夏家,真是了不起。”家公说,”清朝末年出了父子两代翰林,一时传为佳话。清宣统三年,二舅在湖北省谘议局任副议长。辛亥革命,做湖北省民政长,进京转任肃政史,后来任平政院长。”

家婆说:“二舅人很好,教我读过书。”

家公点头说:“这位夏二舅平素不喜交游,沉漠寡言,却忽然上摺弹劾京府要员,震动海内外,足见其为人刚正,无愧肃政史之职,实在了不起。可惜现在北京政府鲜有这样的官员了。”

民国初年,袁世凯任命王治馨为京兆尹,就是市长。这王治馨原来是袁世凯家的账房,从前袁家的公子们要用钱,都向账房王治馨去要。现在王治馨做了京兆尹,袁家公子们用钱,还是去找他要,京兆尹怎麽供应得起。久而久之,京兆尹就背了控告。当时肃政史夏寿康,我家婆的二舅,住在北京北池子宅中,打电话给黄冈会馆,叫一个姓周的同乡带了笔墨到夏公馆来,连夜抄写一份手摺,便是弹劾京兆尹王治馨的密呈。次日一早,肃政史夏公带了手摺,亲到大总统府呈递。第三天袁大总统下令,将京兆尹王治馨押赴天桥枪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