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无为之道(1)

道德经今解:道家思维活学活用(插图珍藏版) 作者:袁颈松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

所以,存在 有 ,才反衬出 无 ,有了 无 ,才产生 有 。 有 和 无 互相对立而产生,

存在 难 ,才反衬出 易 。感到 易 ,才知道 难 。 难 和 易 互相矛盾而促成。

长 和 短 ,互相比较才能体现;

高 和 下 ,互相对照才有分别;

音 和 声 ,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

前 和 后 ,彼此排列才有顺序。

【道家思维】

老子认为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的概念。它们就像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音与声、前与后等自然现象一样,是相辅相成,相互比较的产物。在模糊的思维世界里它们是不分彼此你我的,谁是美,谁是丑,谁是善,谁是恶,都是主观的看法。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它们同源异形,相差几微,不过是一枚银币的两个面。

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明白 无 与 有 其实也不过是一枚银币的两个面,以 有为 的手段达到的目的,用 无为 的手段同样也可以实现。

【思维案例】

迫其自毙

宋仁宗时,北宋与西夏作战,大将刘平阵亡。朝中舆论哗然,认为这是因为朝廷委派宦官做监军,主帅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挥才能所致,因此,仁宗下令诛杀监军宦官黄德和。

有人请求皇帝把各军元帅的监军都撤掉。仁宗征求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回答说: 不必撤掉,只需选择为人忠厚谨慎的宦官去担任监军就可以了。

仁宗委派吕夷简去选择。吕夷简又回答说: 我作为宰相不应当与宦官交往,怎么知道他们是否贤良呢 希望皇上命令宦官总管去推举,如果他们所推举的监军不胜任其职务的话,与监军同样治罪。 仁宗觉得有道理,便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

第二天,宦官总管们就在仁宗面前叩头,请求撤掉做监军的宦官。朝中大臣们都称赞吕夷简有谋略。杀一个监军,其他监军依然存在。全部撤掉了他们,以后军中再有过失时,他们就会为不该撤掉他们找到口实,所以让他们自己请求撤掉最好。

【原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辞。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因此,有智慧的人用 无为 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实行无言的教导,

无为 的法则就像天地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一样。

顺应变化而不横加干涉,

有所建树而不据为己有,

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

为世间立下了显著功勋却不自居其功。

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绩反而不会失去。

【道家思维】

无为 是道家思维中一种基本的思维工具,而且道家认为使用 无为 的手段去处理一切事务所取得的效果要远远超过 有为 的手段。当然, 无为 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辅助而不占有、服务而不居功、顺应而不横加干涉的做事、处世态度。以这种淡然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不会过犹不及,不会急于求成,更不会偏执一端,适得其反。

【思维案例】

分粥的故事

对权力制约的制度问题一直是人类头疼的难题。请看下边的这个小故事。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 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