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方法之道(1)

道德经今解:道家思维活学活用(插图珍藏版) 作者:袁颈松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译文】

你能将精神与肉体合二为一,融为一体而永不分离吗?

你能将精气调控得柔和顺达,像婴儿一样吗?

你能将心灵之镜的尘埃涤洗除尽,使思想清澈明净吗?

你能治理国家关爱人民,却保持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心境吗?

你能身处外界诱惑的中心,却保持内心平和而不轻举妄动吗?

你能大彻大悟明察秋毫,却保持心智的迟钝吗?

【道家思维】

如果只有单纯的 顺应自然 ,那道家思维也就不成其为道家思维了,因为从最朴素的道家思维观念来看,有 顺 必有 逆 ,有 正 必有 反 ,有 动 必有 静 ,这样才算是构成一个完整的 道 。因此,当我们看到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它的另一面 精勇猛进,逆向反动。

逆向反动 是道家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工具,它经常被应用于实践的各个层面。从宏观而言,道家始终遵循顺应自然的大原则,但从微观来看,自然之道中存在着诸多的顺逆转化和正反相成的可能性,如果能够把握契机使这种潜在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也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方式。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不论是人、社会还是自然都有失常犯错误的时候。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道家并不是持主张袖手旁观、顺其自然的态度,而是积极参与实践,逆向反动,促使人道、天道、自然之道回归正确的轨迹。当然这需要有一点牺牲精神和冒险勇气,但相比较而言,付出得越多,收获的也越多。道家认为每一次劫难都是成长的机会,劫难越大,成长得越快,关键是要量力而行,让自己所冒的劫难风险与自己的实力相当,当劫难度过时,一个新的自我就诞生了。

为了要不断成长,所以需要经常在逆向反动的过程中修炼自我。

你能将分离的精神与肉体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吗?

你能将浊杂的精气调控得柔和顺达,像婴儿一样吗?

你能将心灵之镜的尘埃涤洗除尽,返朴归真吗?

你能治理国家关爱人民,却不居功自傲,保持平常心吗?

你能历经各种诱惑,却保持不为所动吗?

你能明察秋毫,却大智若愚吗?

【思维案例】

一辈子才学得像小孩子画的一样

毕加索是举世公认的最富有的画家之一。1967年,他作的一幅画竟卖出50多万美元的高价,恐怕历史上还没有别的画家,生前能卖出比他更高的价钱。

但有的人嘲弄毕加索欺世盗名,说他的作品好像小孩涂鸦。对此,他淡然一笑,说: 我12岁时,已经能画出像拉裴尔那样的画,然而学了一辈子,才能学得像小孩子画的一样。

【原文】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译文】

这就是天地的心境、天地的智慧啊!

天地虽然创生万物,为它们提供繁衍生息的环境,

但却生而不据为己有,

育而不恃己能,

统领万物而不自居为主宰。

这才是最深远的 德 啊!

【道家思维】

德 是《道德经》中除了 道 以外,排在第二位的主体性概念。 德 源于 道 ,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两者的关系是体与用的关系。 道 是体, 德 是用,是 道 的应用方法,即 道法 。假如 道 是一支画笔,那么 德 就是绘画的笔法;假如 道 是一柄利剑,那么 德 就是搏击的剑法。同样的一支画笔可以挥洒出不同的笔法,同样是利剑可以施展出不同流派的剑法。笔法相对独立于画笔之外,剑法亦不因剑之有无而不同。

不过, 道 之为物不仁不义,无我无情,混元唯一,但 德 之为物有善有恶,有正有反,姿态万千。

【思维案例】

因地制宜 派

贝聿铭先生被誉为美国现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