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节:四、赢得真挚友谊的好心态(2)

这些心态是必需的 作者:刘登阁


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一只手放到了肩膀上。抬头一看,他回来了。“老师,我不知道还有人对我的事这么关心,”他说,脸上的嘲笑消失了,“如果我再试着努力一下,您能帮助我吗?”

“那你可一定要真正努力才行。”我回答说,“我们俩都要加油。”“那好吧,能从现在就开始吗?”

从那以后,他真的开始努力,各科作业都完成得很好,最后,他甚至成了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但是,收获最大的,还是我。我懂得了失望是可以传染的,而它的治疗药——希望,有更强的感染力。还懂得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是啊,也许你不经意的一个关爱,足以温暖别人的一生。爱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可以照彻寒冷的心房,爱就像炎炎夏日午后的一场骤雨。夏日的酷暑,弥漫着干燥的空气,只消一阵微风,便能吹得尘沙四处飞扬,草木也显得了无生机。但就在这烦闷的午后,突然下了一场骤雨,万物顿时获得滋润,充满生气。

现今社会人心枯萎,仿佛是久旱不雨的荒凉沙漠,一件小事都可以掀起满天尘埃,叫人睁不开眼睛。这时,能够恢复人们内心原有滋润且带来生气的骤雨,就是每个人关怀别人并相互谦让的心。

微不足道的事也好,不受瞩目的事也好,若是人人都能发自内心,做对他人及社会有益的事,不但自己幸福,别人也会幸福。这就像一场午后的骤雨,每个人的心中都能感受到喜逢甘霖的幸福。

爱的本身就是一阵震颤的弦音,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而又延己及人,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当人的灵魂被爱浇灌之后,它所飘逸出来的,只会是人性的芬芳。

爱可以被分享,当爱被分享的时候,爱会变得更伟大。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分享,才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我们尽管可以大量给予他人同情、鼓励、帮助,而那些东西,在我们自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相反,我们给人越多,我们自己所有的也越多。我们把善意、同情、帮助,给人越多,我们收回的喜悦、同情、帮助也就越多。

丽莎在护士学校念书的第二个月,教授给她们搞了一次测验。丽莎一向是个好学生,所以轻而易举地就做完了那些试题,直到她读到最后一道题:“替我们学校做清洁的那位女士叫什么名字?”她以为教授一定是在开玩笑,那个清洁工她见过好几次:高个子,黑头发,50多岁的样子,但是她怎么知道她的名字呢?这真是强人所难。

丽莎交了试卷,让最后一道题空着。

下课铃响的时候,一个同学问教授,最后一道题是否会算入测验的总分。“绝对要算。”教授说,“在你们的职业生涯中,你们会遇到许多的人。他们对你们来说都很重要,不管是总统还是一名清洁女工,每一个人都不可以被忽略,每一个人都值得你们去注意和关心。所以,最后一道题才是这次测验中最关键的题目。”

丽莎永远不会忘记那堂课,她同时也知道了她们的清洁女工名叫多萝茜。

你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吗?你能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吗?你们之间有过愉快的交流吗?哪怕只是彼此笑笑,说声“你好”!

生活中,许多的失意和烦扰不都是在苛求得到时萌生的吗?你去做那个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的人,你的精神愉悦舒张了,而最终爱心和幸福又会回到你的身边,何乐而不为?席勒尔更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世界上唯一成倍增加幸福的办法是将其分摊。”

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鼓励

一句无心的话也许会点燃纠纷,一句残酷的话也许会毁掉生命,一句及时的话也许会消释紧张,一句知心的话也许会愈合伤口。

戴安娜王妃生前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才十二岁时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埃利的亲朋好友,包括她的观众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

她很想见到戴安娜王妃,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赞美,夸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

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体贴、最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

事实上,当别人遭遇坎坷磨难时,也许我们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有时就靠某句简单的话去安慰一下。但是我们往往不懂得这句话该怎么说,找不到这句话在哪儿,因为我们不能真正懂得别人心田的禾苗需要怎样的哺育。

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著名的耳科专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让失聪者恢复听觉的耳蜗移植研究。杰夫瑞医生在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耳蜗移植恢复的成功率从50%提高到了接近70%。在他的帮助下,有许多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失聪者重新获得了聆听世界的机会,其中有些失聪者的听力甚至从零恢复到了大抵正常的程度。于是,失聪病人们视杰夫瑞医生为救星;媒体称赞他是创造奇迹者;一些机构授予他奖章;杰夫瑞自己也感到很骄傲。

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杰夫瑞医生所在的慕尼黑,他们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

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步。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为他做了三次耳蜗移植,尽了一个医生最大的努力,但丹始终不见有丝毫的起色。

冬天过去,春天也过去了。到夏天来临的时候,杰夫瑞医生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告诉露茜修女:“非常抱歉,丹恐怕就属于那30%永远都无法恢复听觉的失聪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