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节:人生,取舍的艺术(3)

舍得 作者:陌上桑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真正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有"舍"就能更好地"得";而有时不能"舍"就会"失",即使得到过,也是得不偿失。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因舍不得花钱看病,总是去"江湖郎中"那里花点儿小钱,胡乱吃一点药,体格好的侥幸没事,而有些就延误了病情。

舍得,为的就是"得"。劳动,需要舍得力气;学习,需要舍得时间;做生意,需要舍得投资。舍得安逸,为的是一生辉煌。

因此,适当的"舍"是必须的。但舍与得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舍弃并不意味放弃,而在于将来更高层次的获得。正确的舍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获得,不仅是为了自身"得",也是为了大家"得"。一味地盲目追求"得",到头来只会得不偿失。把握好"舍"与"得",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智慧。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敢舍敢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以舍为得。舍和得,就如因和果,是相关又互动的。佛教让人"舍得",就是要让能"舍得"的人修成正果,进入极乐世界。佛说,舍得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归真、舍虚由实"。如果你能把自己心中的偏执、挂碍、烦恼、悲伤和迷妄都舍去,你就能得到轻松和快乐,你自然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境界。世间万物,凡有所舍,就有所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姑且不谈玄机妙禅,"舍得"又何尝不是人生的真谛呢?

该舍就要舍

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不小心将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一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从容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让拾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老人在丢了一只鞋后,毅然丢下另一只鞋,这便是成熟而理智的表现。一般来说,人们总是飘飘然于拥有的喜悦,而凄凄然于失去的悲伤。老人却以从容的达观之态,超越于世人之上。的确,与其抱残守缺,不如舍去,或许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同时也使自己心情舒畅。老人这种舍得的做法令人顿生敬意,也值得我们深思。 

有位居士向禅师诉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啬,不但对慈善事业毫不关心,甚至连亲戚朋友遇到困难也不肯接济。请禅师去我家开导开导她。"禅师就跟随这位居士来到他家中。果然,居士的妻子十分小气,仅仅给禅师倒了一杯白开水,连一点茶叶也舍不得放。禅师并不计较,但是,不知为什么,他用两个拳头夹着杯子喝水。居士的妻子扑哧一声笑了。禅师问她笑什么,她说:"师父,你的手是不是有毛病?怎么总是攥着拳头?"禅师问:"攥着拳头不好吗?我若是天天这样呢?""那就有是毛病了,天长日久,就成了畸形。""哦--"禅师像是悄然大悟,伸开手,却又总是跷着五根指头,干什么也不肯合拢。居士的妻子又被他的滑稽模样逗乐了,笑着说:"师父,你的手总是这样,还是畸形啊!"禅师点点头,认真地说:"总是攥着拳头或总是摊开巴掌,都是畸形。这就如同我们的钱财,若是只知死死攥在手里,总也不肯松开,天长日久,人的思想就成了畸形;若是大撒手,只知花用,不知储蓄,也是畸形。钱,是流通的,只有流转起来,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