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宏图再举(2003~2006年)…

黑金红流:解读国投新集二十年 作者:张桐俊


就是这样的魔鬼规则,作息不停地循环,每个人都是连轴转。

这一转,就是整整200天。

200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超负荷、超重压的时期。开工之时,谁都没想到“非常时期”能够持续这么久,更没有人想到自己竟然坚持到了最后。这200天,对刘庄从开工到投产来说,又是新集创业史上一个创纪录的时间。如此迅速,如此高效,梁袁简直是带着人马跟时间赛跑。施工的人员大都是年轻人,高强度的奋战对他们而言是参与创造历史的机会。

参与刘庄矿建设的共有两千人,论人次则上万人次,涉及数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单位。庞大的人口流动使管理成为非常复杂的事情,特别是安全管理。可这200天里,除了有一位工人违规操作遇难外,竟然没有出现一起重大事故。

后来,梁袁自己也觉得,200天的奇迹或许真是天意,正像开工当天那道淡淡的彩虹。

梁袁相信,天佑刘庄。

龙卷风

不是亲自参与一次煤矿的创业历程,谁也无法想象其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大多数时候,淮海的平原与丘陵总是平静的。大自然的物候,送来的只是春夏秋冬的循环和风霜雨雪的变化。然而,最普通的天气有时也能带来巨大的困难,更何况不期而遇的自然灾难。

创业初期,刘庄条件十分艰苦。荒原上竖起脚手架,职工宿舍还没有盖起来。施工单位完成了施工作业后撤走了,刘庄进入了投产阶段。对梁袁等人来说,真正的创业才刚刚开始。没有职工宿舍,创业者们就在施工单位留下的临时搭建的泥板房里暂住。

什么是泥板房?今天的新集工地上再也见不到了。

泥板房是早年施工单位常常临时搭建的工棚,先把泥巴夯实成一片一片的泥板,然后把泥板一块一块垒成墙,最后在上面搭几块石棉瓦,就成了一间房子。这样的房子,能住,却冬冷夏热,漏雨潮湿。

刘庄流传着一个关于住宿的段子,主人公是当时的机电科科长张俊林,时间是2001年的冬天。张俊林在泥板房里住宿,外面下着大雪,雪把泥板弄得很潮湿。就在张俊林睡觉时,潮湿的泥板脱落了,露出了大洞。可他不知道,头就伸出了房外,悬在了空中。一觉醒来,枕边和头发上都是雪。

天有寒暑,人有冷暖。

对新集人而言,这是最冷的记忆。当然,他们也有创业期最热的记忆。那是矿井永久主扇尚未投用前,首采的工作面上下巷以及切眼通风之间的距离很长。井下的气温高达32摄氏度以上,而且非常潮湿。这样的环境里,单纯站着就会大汗淋漓。仅在这一个工作面上,先后有150多人中暑,至于出湿疹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负责综掘的队伍却创造了月进560米的成绩,而当时同行的一般成绩是300~350米。

2003年7月19日下午,平静的刘庄突然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龙卷风。

梁袁在房间里感觉有些异样,立刻冲出来,看见龙卷风一溜烟过去,碗口粗的树就给拔起来了。地面上的泥板房更是不堪一击,石棉瓦一掀就掉,整体被刮出几十米。而放置高压电的铁皮房被扭成了麻花状。交通全部瘫痪,道路堵塞,全矿停电停水。躺下休息的谢猛一跃而起,直奔工地,发现一名职工头部受伤,几乎不省人事。他与办公室主任郝劲松立即将伤员抬上汽车,冒着大风刮起的树枝和沙石,向医院赶去。最终,抢救及时,伤员转危为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