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震:唐诗的人生境界(1)

汉唐精神 作者:钱文忠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1970年3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代表作《康震品李白》、《康震评说李清照》、《康震评说苏东坡》等。

康震

大家都非常熟悉唐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不经意地想起很多唐诗,有描写景物的,这方面非常多,比如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有描写友情的,比如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还有描写爱情的,比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诗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流传,我们大家对唐诗的熟悉程度很有可能超过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它比较短小比较通俗饱含很深情的情感,这些都让我们容易接近它便于熟悉它。但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既然我们都很熟悉、了解唐诗,那我还有讲的必要吗?比如刚才我说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需要你讲我才能懂吗?换句话说你讲的唐诗和我理解的唐诗能有多大区别?

我经常打一个比喻,唐诗很像U盘,比如刚才我说的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就这样几句话,为何会流传这么长时间?我们在送别友人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句诗来,引发我们一个联想。U盘虽然外形很小,但插在电脑上打开会发现容量非常大。好比是唐诗,外形感觉虽然很短小,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其中去发掘它的情感内涵,那它可能是非常巨大的。问题在于唐诗的人生境界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在于首先得有人生内涵,境界是由内涵而来的,那么我们究竟对唐诗的内涵有几分了解呢?我们都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熟悉唐诗,是不是果真如此呢?需要通过一些问题才能引起我们的关注。

现在大家可以看大屏幕,上面是大家非常熟悉李白的《将进酒》,很多朋友在中学时就学过这首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为什么我要念一遍这首诗呢?其实不是为了让大家鼓掌,是因为我在念的过程中越发加深我们的认识,我们真的很熟悉《将进酒》。我们会发出一个疑问,比如说大家都看到,我在里面用红色的颜色标上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从整体来看,这句写得非常多余,上面写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早上发如青丝,夜晚就已经发如白雪,形容时间的流逝之快,人生如白马过隙,和曹操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是一个意思,这是比较积极还是比较消沉的呢?我们认为是比较消沉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则就更消沉了,在这种巨大的消沉中突然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 , 有用 恐怕不是指喝酒吧?难道说 天生我材 就是为了喝酒吗?不是。为什么说 千金散尽 之后能 还复来 呢?我们都知道散尽千金不一定能复来, 天生我材 的 材 究竟是什么呢?这首诗是写在李白政治上比较失意的时候,找不到思路,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比较有想法的人,他有理想,且他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要当宰相,他的第二个理想是做帝王之师。他做宰相的理想从来没有动摇过,但要实现做宰相的理想也有一种非常的途径。在唐代的大文学家里,李白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古代的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制度,想通过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途径来实现,可能吗?恐怕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