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培养智慧(2)

哲学入门 作者:傅佩荣


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他能够思想。思想必须与感觉合作,把感官所接收的印象,整合起来;也就是把变化的、个别的、殊多的印象,整合在一个概念之下。譬如,世间没有两朵花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思想却可以把握“异中之同”,抽出花的本质,对它加以反省,由此构成有关花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说:“人类天性渴望求知。”正因为无知,所以要“求知”。知识就是概念的正确组合。从最简单的“这是一个苹果”,推展到“苹果是营养的水果”,再扩延到植物学的、卫生学的知识。人类面对大千世界,采取分门别类的办法,探讨一切现存事物。知识累积得愈多,人的能力也愈强,最后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而成为大地的统治者。

然而,好学深思的人开始感觉迷惑。试问:我们真正能够明白宇宙的奥秘吗?从今天的眼光看来,答案仍是存疑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90—168)的天文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而转;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的“日心说”却掀起科学界的革命。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的物理学肯定了绝对空间与时间的存在;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的相对论却塑造了新的宇宙观。自然科学上的进步正好提醒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到此为止”暂时有效的。如果顺着求知的心态去努力,终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要紧的是,即使真能了解这一切,我们还是想要知道:“知识对人生有何意义?”或者,“哪一种知识对人生最为重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