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如同上面的观众一样误会了孩子的内心,究其原因,是父母不懂得倾听。倘若主持人没有往下追问,孩子就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观众也就听不到孩子的心声,而误会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机长”了。在我们周围,不懂得倾听的父母非常多,而且,他们对孩子抱有偏见,认为孩子头脑简单、异想天开、自私自利,从而误会甚至冤枉了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倾听,怎样引导孩子主动向父母倾诉呢?
小作家张蒙蒙的母亲张世君认为,倾听孩子说话必须饱含热情、充满耐心。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下班回到家时都身心疲惫,渴望早点吃饭然后上床休息。而这时,假如孩子唧唧喳喳地跟父母说一些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琐碎事情,比如和哪个同学争位子、哪个同学碰掉了他的课本、哪个同学把他的铅笔弄坏了、值日时同桌偷懒等,父母就会烦躁不安,挥一挥手把孩子甩开。父母上班时受了领导的批评或者做事不顺心,忍不住还会唠叨几句,何况是孩子呢?这时,孩子的一腔热情就会被冷水浇灭,久而久之,孩子有什么心事都会埋藏在心底,两代人的心就越来越远了。
张世君在孩子喋喋不休地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时非常有耐心。为了尽可能地引发女儿诉说的欲望,她通常把母女俩聊天的时间安排到吃午饭和晚饭后。吃午饭时,张世君一边吃一边听,时不时还点头称赞女儿表现好的地方。晚饭过后,母女俩喜欢散散步,一边走一边聊,有时张世君还提出意见,让女儿做得更好。通过这些方式,张世君和女儿成为了知心朋友,母女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大改进。
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倾听是不够的,父母必须主动和孩子沟通。许多家长害怕主动和孩子沟通,他们认为,有很多问题不跟孩子说孩子会变坏,而说多了孩子又不爱听。其实,父母这种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许多父母只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却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孩子理解不了,当然不爱听了。培养出双博士学位钢琴家吴纯的母亲吴章鸿在这个问题上很值得广大父母学习。
1998年,吴纯完成了初、高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乌克兰奥德萨音乐学院,年仅16岁就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儿子出国后,吴章鸿特别落寞,觉得心里面空荡荡的。她担心年纪轻轻的儿子在异国他乡的身心健康,于是从各种报纸杂志上精心挑选了许多好文章,她在空白处写了许多评语,还写了许多读书笔记,然后以“每周一信”的方式寄到千里之外的儿子手里。这些充满激情的文字成为吴纯的精神食粮,是他克服水土不服等困难的精神动力。为了更加密切地和儿子交流,2001年,已经45岁的吴章鸿学会了电脑,和儿子进行网上交流,她每天给儿子写一封邮件,鼓励儿子努力学习。
沟通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一旦打开了孩子心灵的大门,就会发现潜藏在里面的能量,恰当地激发这种能量,孩子就会做出一番成功的事业。在母亲的殷切期盼和鼓励下,吴纯学业有成。2001年,他在吉利尔斯国际青年钢琴大赛中摘取桂冠。2002年11月21日,他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办的“李森科国际钢琴决赛”中,一人囊括四项大奖。2003年,年仅21岁的他就担任“李赫特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评委。2004年6月,他成为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钢琴系博士生。
从吴章鸿母子的故事可以看出,距离和时间不会成为父母和孩子沟通的障碍。因此,隔代教育家庭中的父母不必担忧孩子不在身边而无法沟通或者孩子在身边却没有时间沟通。无论哪种情况,父母都能依靠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和技术,进行亲子交流。当然,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父母必须抱着积极的心态。迫于工作的压力而应付了事,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孩子的心灵都很脆弱和敏感,父母稍有不耐烦,孩子都能轻松地捕捉到。一旦孩子形成了父母只会应付了事或者流水线式沟通的印象,将对亲子关系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因此,孩子不在身边也好,孩子在身边却很少有时间沟通也好,父母都要珍惜每一次机会,特别是孩子主动倾诉的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拉近亲子关系。
良好的沟通是父母减少隔代教育弊端的基础。基础打不好,隔代教育的危害将长期甚至终生影响孩子。基础打好了,父母既尊重了老人和孩子的感情需求,又能增进因为隔代亲而变淡了的亲子关系,渐渐走向三代人同堂又同乐。最重要的是,它能一一化解隔代教育的种种危害,因而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