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郎国任打算带着郎朗去北京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希望郎朗能够有机会走出沈阳,去北京找国家级的钢琴老师学习。这对郎国任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一个有着优越生活条件的人,却要准备放弃一切。郎国任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也打算锻炼一下郎朗的意志。初到北京,父子俩租住在一处较为便宜的居民楼里。居民楼里的卫生状况非常糟糕,臭水和垃圾让人掩鼻而过。最让郎国任不适应的就是这里经常有民警来查房。记得有一次,民警半夜来到郎国任的住处,要他出示身份证。郎国任用尽全力解释说自己是带儿子来学钢琴的,并拿出当时一份报纸对儿子做的专访给民警看。还有一次邻居觉得郎朗练琴太吵,报告了派出所。民警来了之后把郎国任和儿子带到派出所去。郎国任告诉民警他和儿子的故事,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爸爸想培养孩子出人头地,在场的民警都愣住了,被他这种父爱所感染。邻居也被父子俩所感动,不再抱怨了,还逐渐喜欢上了郎朗的琴声。
一直对郎朗的音乐天赋深信不疑的郎国任还在中央音乐学院为儿子找了个钢琴老师。但是几番磨合之后,在对郎朗的发展前途上,老师和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郎朗成天被钢琴老师批评,老师说他不行,没才能,反应慢,弹琴像东北人种土豆,精神头像打砸抢,最好别弹琴了,中央音乐学院不适合他,说完以后就把郎朗踢出去了。就在那段时间,郎朗打退堂鼓了:“弹钢琴干吗,受这个苦,不弹了。”而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考试在即,这使郎国任不知所措。一天,郎朗比往常晚了近一个小时回家,郎国任又气又急,发疯似的对准儿子的屁股猛打几巴掌,呵斥他去死。郎朗又惊又吓,直说自己没有错,不想死,冲到钢琴前,弹起悲壮的曲子,终于熄灭了父亲的怒火。环境越艰难困苦,就越要有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这件事让父子俩记忆深刻,他们决心一定要在北京闯出个名堂。人的毅力是衡量决心的尺度。郎国任无怨无悔地充当儿子的陪练,无微不至地负责儿子的一切杂务和平时的饮食起居。郎朗奋发学琴,每天坚持弹琴8小时以上,毫不懈怠。郎国任和儿子的性格特别相近,都是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的人。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1993年,郎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1994年,郎国任又四处举债,自费送郎朗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当12岁的郎朗最终赢得这场国际比赛第一名的时候,郎国任悄悄地流下了眼泪。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国际比赛的获奖让郎朗对自己的音乐之路充满自信。1995年,他又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冠军。1996年,在钢琴家殷承宗的帮助下,郎朗在纽约斯坦威音乐厅举办了音乐会,世界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位中国少年。
1997年,15岁的郎朗收到了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的入学邀请。历史悠久的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坐落在费城,全校学生只有150名,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钢琴天才少年,而郎朗是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
郎朗成名之后,郎国任管得少了,因为郎朗很自觉。他希望郎朗不要满足于现状,继续努力。郎朗自我总结:“走这条路最重要的一个是毅力,一个是自信。”毅力能创造奇迹。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遥远的路程也是近的。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郎朗的成功是靠他的毅力练出来的。在音乐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眼里,郎朗“具有很好的毅力和坚韧的意志”。郎朗多年来一直坚持着每天练琴8个小时的习惯。如果遇到大型的比赛,这样的练琴时间会增加到每天14个小时,从赛前的两个月就开始。郎朗的学习毅力与生俱来,自觉地要去学要去练习的劲头并不是每一个少年都有的。中央音乐学院里最优秀的学生每天练琴的时间据说也不过三四个小时。这世上如郎朗这般刻苦者、入迷者、忘我者能有几人?所以他的高度也少有人能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