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四位民营科技行业的试水者经常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喝茶聊天。没有老板椅,也没有高尔夫,仅有木桌、清茶,和忐忑迷茫的心境。他们相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至于如何经营,茫然不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并互相提醒和学习。
陈庆振向《中国周刊》记者举例:科海卖电脑,当时一台电脑盈利高达一万元。由于不懂经营,磨损和坏掉的电脑一直不能出手,只能将电脑中好的零件单卖。年终计算利润的时候,就包括了卖出去的电脑和单卖的零件利润总和,而成本则按照卖出了多少台计算。如此一来,计算出的利润高了,税收就高。
诸如此类的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很多,为此,四人约定每周六晚上喝茶聊天,各自说说自己公司的事情。地点一般定在某一家公司的办公室。这样的不成文的聚会进行了两三年,后来,大家越来越忙,就规定在每个月选出一个周六晚上一起喝茶讨论。按照陈庆振的话说,小聚会让大家省了很多学费,“一家有经验教训了,拿出来分享,大家就一起学习借鉴了。”陈庆振记得,茶话会开始前几天,总有人问起,“老陈,什么时候开会,我这边又有问题了。”
1984年到1987年间,一批科技企业成长起来,其中包括当时并不出名的联想、方正、紫光等。他们的领军人物也开始加入到这个小组中。
小组很快扩展到六七人,十几人,几十人。小会议室容不下了,就找大会议室,直到大的会议室也容纳不下了,成立一个正规组织的想法开始萌生。与此同时,这个团体的影响力也吸引了政府的关注。
陈庆振回忆,“后来八九十个人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是来自政府、学术领域和媒体。每次开会,人都坐不开,还有很多人站在后面。很多人是来报道的。作为当时改革中的一股先进力量,社会各个方面都对我们这个小圈子表示出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