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声音

中国八零后调查 作者:段东涛


……

没有任何一代人,如同80后一样到处奔,无论是为生活,为了尊严还是为了理想。我们有的去了大城市,有的去了边疆,有的是去了山区。结果是和亲人以及小时候至亲的朋友相隔千里。古人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情况已经大为减少。我们很少有机会再享受那一份亲情,只有在电话里谆谆地嘱咐,只有在电话里和亲人絮絮叨叨一番。对80后而言,享受一份纯粹的天伦之乐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有时候想想真的对不起父母。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抽点时间,多回家乡去看看亲人。我们工作的地方可以承载我们的梦想,却无法承载我们的亲情,我们的爱。我想每一个在外奋斗的80后,都一定想早点买一套大房子,除了结婚,还要把父母亲接过来,一同享受那份任何感情都无法替代的亲情。

刘一寒 作家  28岁

一个人孤身在外,如果没有结婚恋爱,你会发现你年龄越大越想家,越怀旧,越觉得爸妈年龄大了,会觉得自己大学就没在家里了,自己最美好的18~28岁这10年都在外面度过了,爸妈却在这10年老了很多,美好时光都没有陪他们一起度过,有点遗憾。

会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来补偿他们,买东西或者总打电话给他们吧。或者希望自己能安顿下来,能有个自己的家,把他们接出来转转玩玩,也看一下外面的精彩世界吧。

但是当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做不到这些的时候,比如说赚得不够多,不能接他们出来玩啊什么的,买东西也买不了很能表达自己心意的,会觉得对他们很愧疚吧。所以就会想家,想和他们在一起。就会有逃离广州的念头,想回老家去结婚生子,陪他们度过未来的几十年吧。毕竟父母最好的时光都花在了养育我们身上,尤其是80后这一代。他们年轻的时候经济条件也都一般,等差不多2000年大家经济条件都开始变好的时候,应该能享受什么了,我们又考上了大学,高昂的学费等又把他们的经济拉回到了从前。最关键的是我们开始长大应该能够帮他们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离开了家去了别的城市念大学,然后毕业又工作,会发现他们这辈子挺惨的,年轻的时候为了养育我们没时间外出玩,享受好的物质生活;年龄大了也有稳定的收入了我们又都走远了,他们应该挺伤心的。

杨进军 设计师 28岁

孔子讲,双亲在故去以后孩子他们要守孝三年,一直到明代,张居正就由于没有回去守孝三年,为人之诟病。这个属于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甚至于形成一个不成文的严格的限定。那么今天不是这样了。

我们过去有句话讲“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年轻人要选择自己的工作,他很年轻就出去闯荡了,也未尝不是一个好事。

所以近百年来,我觉得履行“孝道”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核心价值是没有变的。因为亲情、骨肉之情,父母与子女的这种感情,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不会因为社会的变动把亲情、血缘的链条打断。没了亲情,人就回到动物了。

所以,不管怎样表述,这种情感,我觉得互相关心、互相依恋、互相支持,心里的一种牢靠的保障这一点是不能割断的。因为子女出了什么事,第一就是要找他父母。现在买房子,不都啃老吗?那你啃别人行吗?人家给吗?年轻人你去啃你街坊老头儿,你跟他要20万你试试,这个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现在整体上来讲,这种家庭亲情纽带,亲情义务,互相关心,应该是没有变化的。只是个人跟个人、个体之间会有一些变化。有人确实是更孝顺一点,更觉得家庭、亲情离不开啊,更依恋一些,有的人可能更独立一些,但如果他们之间互相来打分的话,这丝毫不能说明谁不孝,或说明谁不把亲情放在心里。我觉得不好这样一概而论的。

我让你很放心的就是,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有4亿人还要上坟。你要知道中国才13亿人嘛,4亿人在上坟就是说每个家庭都在惦记着他们的祖先。

赵忠祥 主持人 40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