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生命
王利芬
《赢在中国》第二季的冠军李书文请我为他关于创业的第三本新书写篇序,我一直在想怎么写,写什么,想来想去还是写写创业几个月以来我的体会。
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创业者就像是产妇,所创企业就是一个生命。创业者在完成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跟谁一起做等等,这个过程就跟产妇孕育孩子一样。所不同的是,现在,一个妇女生下的孩子绝大部分都能成活,死亡率极低,而一个企业由一个创业者生下来后其死亡率是百分之九十多。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因为母亲生完孩子后大部分会有奶,没有的话也容易找到其他替代品让孩子成活。只要一个孩子不饿着,没有致命的疾病,长成人基本没问题。等到孩子长到十多岁能养活自己时,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最怕的就是这个孩子还没有成人就没有爹妈或亲人。其实对于一个刚创业的企业来说,马上能找到较好的赢利模式,马上就有生命力,这真的是不现实的,就像孩子长成人之前需要养一些时候一样。但孩子一般是由不图任何回报的为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的爹娘养着,而养企业的除了创业者自己(很多创业者是没有自带的奶水)只能找有极强回报预期的风投,即使不找风投,替代品的寻找都不是很容易。所以,创业的企业为什么死得那么普遍,而且多半是在前三年死亡,这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对于新创的企业来说,我们都需要一个探索时期,创业之初的愿望非常好,但真正运作起来后,市场会一点点修正你,而在这个修正的过程中,最最要紧的是较快地在现金流还没用完之前就找到企业的内在生命力、发力点或者说赢利点并把它相对固化。说老实话,这个过程对于一个人的考验是非常大的,首先是应变能力,然后是驾驭团队的能力,当然伴随这两个能力还有必备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牺牲一切的心理准备。应该说全部具备这几种能力的人不是很多,尤其是后面的精神和心理准备。在寻找到企业的生命力之前,多有能耐的创业者都会嫌自己不够能干,多么不怕挑战的人也会有心理压力。
我这么一写,大家一定会说,既然如此,就不要创业,就安心打一份工好了。是的,打工会省心得多,因为不必负最后的责任。但是,创业者一般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在渡过了企业的危险期后会进入一个新境界,我们看到的企业家好过的时候都是熬过了这段时间之后。还有,没有什么比创业更能了解人性、了解社会,一个人即使创业败了,再干别的事也比没创业之前的他要能干得多,目光要敏锐得多。我与很多企业家都是好朋友,他们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他们的胸怀,他们阅读事物本质的能力都有其非常独到之处。
再回到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生命的提法,因为是一个生命的成长,所以有其规律可循,我们需要看一些别人创业的经验之谈,就像大家现在看李书文的书,这相当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常常看人家的传记,听有经验的人谈成功、谈人生哲学一样。不知我们有没有想一想,我们看了那么多哲人关于人生的劝告,读了那么多大大小小人物的传记,听了那么长时间父辈在我们面前关于人生道理的唠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会不断地犯错误,人生中依然避免不了悲剧。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完全像另外一个人的人生,成长的环境变了,生命的种子也变了,这两个变量就要求我们在领悟了基本人生规律后,在每一天的选择中把普遍真理与具体的情况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点就打磨着我们的智慧。企业的成长也是如此,每个企业的DNA不一样,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一样,这两个变量同样会让每一个企业的成长变得不同。所以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说经验性的东西需要了解,但更重要的是要打造成自己驾驭企业的能力,这一点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在市场的教训中悟到真经。
优米网现在上线一百多天,仍然处在我所说的一个企业具有生命力的前期,这个时期是最最难熬的时期,也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我刚上路,还有更难熬的时候等着我。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