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代序 做个太监也不容易(2)

历史上的李连英 作者:纪连海


"阉人"作为中国古代皇位世袭制--"家天下"的产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很多人却对"阉人"、"宦官"与"太监"三者不能完全分清楚--甭说您分不清楚了,就连《辞源》也不见得能够解释得正确。

3《辞源》把"宦者"解释为太监、阉人,把"宦官"解释为宫内侍奉官,就完全属于曲解历史。

其实,阉人、宦官和太监虽说都是供内宫驱使、受阉割的男人,但三者之间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

东汉之前(不含东汉)的"宦官"是专指供侍于内宫之人,其中既有阉人,也有士人。根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东汉时,由于"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这时"阉人"才与"宦官"等同起来。

《辞源》中把"太监"解释为"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这一点是很正确的,但紧随其后又说"自此,太监遂成为宦官的专称"一句,这就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

我们要注意的是,"太监"一词最早出现在辽代,是辽代政权机构中的官员称谓之一。辽代的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等设有太监。元代因袭辽制,所设各监也都有太监。但有一点,却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元代的太监,并非尽是刑余之人。

到了明代,"太监"和"宦官"有了较固定的关系。充当"太监"者必是"宦官",但"宦官"并不都是"太监"。"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具有一定品级和地位的高级"宦官"--换句话说,"太监"是"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不是一般的"阉人"、"宦官"。

可见,在东汉以前,"阉人"和"宦官"还不是一样的概念,东汉以后,两个概念合流。而"太监"本来应该是明朝时期宫内"阉人"和"宦官"的首领。

"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是从清代开始的。因为清代将侍奉皇帝和皇族的"宦官"都冠以"太监"之称,故此,"宦官"与"太监"便混为一谈了。

到了民国以后,"宦官"也好,"太监"也罢,都通通成为了历史,我们才逐渐分不清楚什么是"宦官",什么是"太监"了。

不过,话说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下面一点:我在本书中讲到的李连英,那肯定既是"宦官",也是"太监",这,就行了。

(三)做个太监也不容易

说到这里,我们终于该引入序言的正题了--做个太监也不容易。

我真觉得,做个太监也挺不容易的。

您想啊,做太监的第一个不容易就是容易被人看不起。

"六根不全"的太监们,一个个的走在大街之上,我们都会很容易地认出来--他们面不生明须,喉头无突,声音变细,说话女声女气,举止动作似女非男,典型的"中性人",用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政论家唐甄在《潜书》中的话说,"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