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稳”字,是成事之道。你不稳扎稳打,就会把先前付出的一切辛劳像竹篮打水一样——一场空。
有句俗话:“浮躁能够急死人”,这句话说得非常形象。的确,凡是成大事者,都力戒“浮躁”二字,希望通过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换来成功的人生。同样,任何一位试图成大事的人都要扼制住浮躁的心态,只有专心做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为什么有不少人会精神失常?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大多数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浮躁或忧虑造成的。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社会,而跟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解脱自己心中的忧虑。所以想成大事的男人,首先应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浮躁情绪。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着急,你就越不会成功。因为着急会使你失去理智,在你奋斗过程中,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正确地制订方针、策略以稳步前进。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盲目地让自己奔向一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你就要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步的接近她,千万不要着急,心急是吃不到热豆腐的。
如果能把浮躁的心态稍稍收敛,使它变成一种渴望,一种对成功的渴望,那么,这种浮躁就是有用的,而你也必定能带着它走向成功。
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成功心经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稳健工作,力戒浮躁。11岁那年,李嘉诚来到香港。到了14岁,由于父亲去世,他辍学打工。再后来,舅父让他去自己的钟表公司上班,但他没有去,因为他觉得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找到工作。
从他年纪轻轻就不肯接受帮助而要自己闯这点上,就已经能看得出他自强独立和自信的性格。这种性格,培养出了他以后的稳健前进的工作作风和不浮躁的工作态度。
起初,他想到银行找份工作,因为他觉得银行里存着钱,一定非常有钱。但最终他当了一名茶馆里的堂倌。
就在当堂倌的时候,他就胸怀大志,从小事做起,一步步循序渐进。他给自己安排课程,以自觉养成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习惯。这些课程包括:时时处处揣测茶客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然后找机会验证;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让顾客既高兴又付钱。
后来他又以收旧书的方式读了很多书,并把看过的书再卖掉。就是这样,李嘉诚既掌握了知识,又没有浪费钱。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在茶馆里没有前途,就进了舅父的钟表公司当学徒,他偷师学艺很快学到了钟表的装配及修理的有关技术。其后,他建议开钟表公司的舅父迅速占领中低档钟表市场,结果大获成功。
在他17岁那年,他离开了舅父的公司,开始自己的创业道路。结果他屡遭失败,几次陷入困境。但这个时候,他仍然不浮躁,而是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李嘉诚在他22岁的时候,创立了长江塑料厂。他之所以要创立这个厂,也是他稳健的思考观察的结果。他通过分析,预计全世界将会掀起一场塑料革命,而当时的香港,塑料是一片空白。这是一个机遇。可以说,他有审时度势的判断力。而这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亦来自于他的稳健。作为一个不浮躁、稳健的人,李嘉诚是很会判断机遇、抓住机遇的。在工厂蒸蒸日上的时候,李嘉诚并不只是满足于此,他开始放眼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