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不幸爱上浪子某男。俩人只要一吵架,某男就玩消失,没过几天又回来。再吵架,再消失,某女满世界找一圈,过几天某男又回来。某男就像个青春叛逆期无限长的小孩,闹脾气就离家出走,一饿了又耷拉脑袋回家吃饭。折腾几年,都累了,某女宣告撤退。某男却不放手,认定她就是他想找的那个人。你倒是好好过呀,不行,稍不顺心还玩消失。某女跟闺蜜们哭诉,闺蜜们毫不同情,口出恶语:“你又不是卫生巾,凭什么他想垫就垫?”
我不提倡把男欢女爱写得过于纯洁高尚,但是也不认为两个人的感情可以像卫生巾一样,需要的时候拿来垫一垫。为了依附,为了救赎,为了自我安慰而拉上一个垫背的。现在,不结婚而同居的多得是,有今天没明天的多得是,大家为了某种需要而“搭伙过日子”,这充其量是需求与供给的交换,跟感情无关。若是一个人只在他需要温暖的时候才靠近你,请你尽早让他死了这条心。
见过很多女孩子,有点儿才情、通晓诗文,掉进才子佳人的浪漫幻想里,苦苦迷恋着诗人、画家、导演、文化商人、作家,被他们的外表、个性、才华吸引,全然不顾他们风一样放荡不羁的性格,心甘情愿黏在他们身边做他们的“灵感来源”、“心灵港湾”,更有伟大者扬言不要名分不要钱什么都不要只要在他身边温暖他。我的神,咱有那么强大的力量,温暖温暖自己好不好?
女人是需要安稳舒适的生活的,需要男人的承诺,需要一纸婚书,需要安稳的日子。那些拿着感情当礼拜天过的男人可以给你一段“非凡”的爱情体验,却注定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如果把艺术家们的创作工程比喻成一场祭祀的话,女人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极品。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女人飞蛾扑火般矢志不渝,将自己的青春韶华陪葬给那些不负责任、甚至心里根本没有“责任”二字的男人。
何苦。何苦。
在这一点上,广大女青年应该学习大才女林徽因。林徽因出身官宦世家,自幼才情了得,比大观园里那些女孩子们丝毫不差。16岁的时候,林徽因游历欧洲,在伦敦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才子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相恋了。徐志摩那首著名的《偶然》就是写给林徽因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投影是投影了,可徐志摩毕竟是有家室的人,林徽因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经过一番理性的考虑,她放弃了这个在温柔乡里畅游的男人,而是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一桩婚事,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二人比翼齐飞,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
每次回想起这段历史,我都为林徽因的选择拍案叫绝。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在面对浪漫诗人的浓情蜜意时,能够及时守住自己的感情,这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要知道,当时的徐志摩可是女人爱、男人也爱的可人儿。如果林徽因稍微天真一点儿,糊涂一点儿,哭哭啼啼地让志摩GG离开那个并不深爱的妻子,毅然决然地投入他的怀抱,若干年后八成就落得个弃妇的下场 徐志摩在林徽因之后很快爱上了交际花陆小曼,这就是证明。
所以呀,女人总得知道自己在男人的眼中是什么分量,认清当前这个男人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跟你交往。如果你甘愿游戏人生,那也就罢了;如果你是希望认认真真恋爱结婚的,一定不要被在你身边需索温暖的男人哄住,成为他的备用品、淘汰品。要找,咱也得给自己找“护舒宝”啊,干吗要让别人“安尔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