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节:名家十五讲(48)

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从心开始 作者:美妙


推行孝道责任重大的是老师。因此,孝亲和尊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儒家特别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强调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 这在古礼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礼记》中记载,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之后 他的祖父母、兄弟姐妹都不再叫他的名了,而改称他的字,甚至连皇帝也是 如此,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敬。只有父母一直都可以称他的名,还有就是 老师也可以称他的名。可见,老师与父母的恩德是相等的。父母去世,要守 丧三年,而老师去世,也要守心丧三年(不穿孝服的)。皇帝接见老师,不 能以君臣之礼接见,而必须以宾主之礼接见,即皇帝站在东面,老师站在西 面。可见,儒家对师道尊严是何等的重视,把孝道和师道看成是教育的大根 大本。

儒家讲的孝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 父母之志,不能让他们常常担心。如果自己常常让父母担忧,那就对不起父 母,就是不孝了。例如,到学校读书,功课不好,让母亲担忧,就是不孝; 不敬老师,和同学不能相处,让父母担忧,就是不孝;踏进社会,工作不认 真负责、不尽心尽力,让父母担忧,是不孝;对长官不尽忠,是不孝;与同 僚不能合作,让父母担忧,也是不孝。因此,《论语》上讲:孝就是能够做 到“父母惟其疾之忧”,即父母仅为其疾病担忧,而完全不必为任何其他事 情担忧。可见,一个常常怀有孝心的人,就几乎是一个完人了。因此,古代 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古代有些关于孝的论述和要求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而且对于我们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讲

今天家庭生活的和谐也仍有借鉴意义。从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观念出发,儒 家所讲的“孝”,其合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赡养父母。早在《尚书·酒诰》中就提出了“嗣尔股肱,纯其艺 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意思是说,臣 民之所以努力种植各种谷物,是为了侍奉他们的父兄。农功既毕,牵着牛车 将谷物运到远处去贸易,也是为了奉养他们的父母。这里就提出了赡养父母 的道德问题。《诗经》上也有很多篇章,一再强调子女应报答父母的养育之 恩。如《诗经·小雅》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出我腹我。”意思是说:爹生我,娘养我,抚摸我,爱护我,养大长大教育 我,照顾我啊挂念我,出门进门抱着我。因此,子女赡养父母,也是为了报 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更是把赡养父母作为庶人的 主要孝道,指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 孝也。”可见,传统儒家伦理对于赡养父母是十分重视的。有时候,这种重 视甚至超出了道德范围而以法律形式加以保证,规定不孝在法律上要受到处 罚。《孝经·五行章》有“五行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的说法。北齐律 首创“重罪十条”,而其中不孝罪为“十恶不赦”的罪名之一。唐律规定, 骂祖父母与父母的要处以绞刑,殴者处以斩刑,对不孝的种种罪行作出了更 具体的处罚。

第二,尊敬父母。一般人认为赡养父母就是尽了孝道,针对这种看 法,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论语·为政》)就是说,仅仅把“养”作为“孝”的标准,是远 远不够的。因为养犬马也是“养”,不敬重父母,就与养犬马无法区别了。 《礼记·祭义》上也讲:“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 尊敬之情,保证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使他们心情愉悦。所以孔子说:

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 语·为政》)意思是说,侍奉父母时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事情子女去 做,有酒食让父兄先吃,这样做就能称得上是孝了吗?对父母和颜悦色,尤 其要表现在当父母犯错误的时候,不能发火。“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 敬不违,劳而无怨。”(《论语·里仁》)意思是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 有不对的地方,要轻微委婉地劝说,操劳而没有怨言。可见,儒家的孝道把 尊敬父母视为孝行的高层次要求。养与敬相比,敬是最根本的。因此曾子 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孟 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