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节:名家十五讲(50)

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从心开始 作者:美妙


当然,以上这些现象的产生,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变动和教育的脱节也是分 不开的。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大力弘扬传统孝德尤为重要。弘扬传统孝德,必 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这是因为,现在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过渡的时期,一些持激进观点的人对曾经扮演过封建道德角色的孝亲观念能否 在现代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上起到积极作用,持有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当代中国弘扬传统孝亲美德的根据和价值在哪里

从道德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过去人类 一切优秀道德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根植于民族的传统道德。社 会主义道德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弃糟取精。尽管传统道德中含有 其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的内容,但又有其不可忽视的超越时代的可继承的内 容。例如,传统孝道中的养亲、尊亲美德,一方面有利于维系人类的种族繁 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其客观物质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有利于 和睦亲情,维系人类家庭,是血缘亲情的自然表现,具有主观心理的根据。 又如传统孝道中的敬亲、尊老美德,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孝悌作 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讲

族、爱其国家。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 律,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可能让 他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可见,弘扬敬亲、尊老美德, 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因此,孔子有“其为人也 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论语·学而》)的说法,《孝经》上也有“长 幼顺故上下治”的说法。可见,孝亲观念的教育是维持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 的根本。而当代西方国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法治相对健全的情况下,仍 然出现了犯罪率激增、少年犯年龄下降等现象,无疑与夫妻关系失调、家庭 崩溃、父子失教的状况有关。

可见,传统孝亲美德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孝”的观 念和行为中有值得我们去挖掘的诸多合理成分。我们不能因为它存在某种缺点 就对它完全否定。对于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谈到:“一般醉心于新文 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 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谈到孝字, 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的多……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 (《民族主义》第六讲)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受儒家文化深刻熏陶的东方国 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儒家孝道的积极方面,才在发展物质文明的 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当前中国社会大量 出现的不养老、不敬老现象以及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在精神文明建 设中取得的成就,孙中山先生的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总之,基于他国的经验和中国的现状,对儒家传统孝亲观念进行全面的 剖析和鉴别,吸取其中有价值的合理思想,在家庭中强调“孝”的美德,在 全社会提倡养亲、尊亲、敬老的社会风气,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处境、稳 定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等,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孝道是做人之本

孙一乃

孙一乃,曾任国家体改委、中国海关等部委共同出版的《中国三资企业博览》编辑部副主 任。1998年立志于中国文化建构事业。十年来,遍涉中西文化经典,尤其是中国儒释道典籍, 后于参禅中豁然有悟。有感于中国经济腾飞有赖于思想、精神、道德等境界的提升,遂奔走各 企业院校,进行“工作道”课程的培训与公益课的演讲。

世界历史学家们对整个世界进行评价后认为,能够解决当前世界危机唯一 的出路,在于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而这里边的精髓就是孝道教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