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对武昌首义的响应非常积极,1911年10月22日,同盟会、新军、哥老会首领秘密集合,共商起义大事。
到了10月22日,由钱鼎邀集同志,于旷野森林中召开秘密会议,计划进军之秩序,及各人应攻应守之地点,首由一协参谋官兼二标一营管带张凤翙领队占据军械局,三营管带张益谦担任占据四门,钱鼎率领陆军中学堂学生占据藩库及其他重要之局所,二标二营队官刘自新、周子贞负责外围。布置既定,各路人马各向预定各地点进攻。当夜起义军齐集军械局,公推张凤翙为全陕复汉军大统领,钱鼎副之。即以军械局为总司令部,布置队伍。次日凌晨四点钟,围攻满城,清军死力相拒,转战于大菜市北城门,张风翙亲自指挥,哥老会头目刘世杰、马玉贵等冲锋在前,义军屡战屡胜,清军溃散,城被攻破,所有清吏,潜逃一空。
10月27日,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张风翙为大统领,钱鼎和万炳南为副统领。西安光复,各州县纷纷响应,迅速波及省内四十余县。
陕西响应武昌首义非常靠前,仰赖同盟会元老的先期酝酿。其爆发的原因,一是清廷轻视西北诸省;二是川鄂陕唇齿相连,陕人闻川路惨狱,即同深义愤;三是关中民气沉挚,志士鼓吹已久。
而在张凤翙等前锋的后面,活跃着同盟会骨干奔走运作的身影。早在1905年,井勿幕即回陕创建同盟会陕西支部,他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稍后又有于右任,以及山西的景梅九等人加入运作。他们都为孙中山大气磅礴的革命思想所感动,愿意在孙先生的指导下,回乡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创建革命组织,相机发动起义。
同盟会骨干同时在哥老会、刀客和新军中迅速渗透革命的思想,井勿幕、李仲持、焦子静、吴虚白、张赞元等,以及四川、甘肃、山西、广东几省在陕的同盟会会员,以重阳节祭黄帝为名,在黄帝陵前宣读祭文,表达革命决心,大大吸引了各级帮会的注意力。
1910年初夏,井勿幕又从上海返回西安,参照东南各省革命党人的意见,准备在西北起事。随即在西安召开同盟会陕西分会会议,与会者井勿幕、宋元恺、樊灵山、柏筱余、高又明、吴虚白等十余人。酝酿起义,当在西安和渭北两地分头进行。渭北由宋元恺、井勿幕、邹子良、柏筱余等负责,主要任务是在各县建立据点,成立分会,联络渭北一带的哥老会;西安由郭希仁、张赞元、李桐轩、钱定三等领导,主要任务是扩大同盟会的组织,力争尽快掌握新军。
同盟会革命党人多年运动,秘密据点遍及西安、关中和全省各地,革命思想传播迅猛,形势日益发展,陕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辛亥革命各地志士与帮会的关系,可以说是陕西新军、帮会成员冲锋在前,而革命党人策划在后。
晚清时节的帮会组织跟今天人们的印象不大吻合。可以说,当时的帮会是一种革命的外围组织。
洪门这个秘密组织起源于明末清初,在南方和海外影响巨大。洪门以反清复明为职志,对外通称天地会。后来演变成多个社团或会党,包括致公堂又称义兴公司,并随华侨迁徙南洋而远播海外。致公堂总部设于旧金山,另于纽约、芝加哥等地设有分堂。戊戌变法后康有为令梁启超、徐勤等都加入其中,可见其与晚清革命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至于哥老会,又称汉留,俗称袍哥,则在北方影响深远。它也是洪门的一个分支。大致在清初随湖广、闽、粤、赣移民传入四川,并从川北向陕西蔓延。一般认为,哥老会乃郑成功在台湾创立,所以它对反清复明的思想传播不可小觑。
同盟会知识分子对帮会的提携教导,在当时也可谓达于极点。秋瑾、徐锡麟对浙江下层社会的帮会,黄兴对湖南哥老会,均收达良好效果。陕西自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