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清晨7点踏上征程,可见对折多山的重视,后来独自闯荡的那100多天里仅有一次早于9点钟动身——那是挑战通往扎达的“单车杀手之路”的那一天。回望小城,如惊鸿一瞥——远方幽暗的山坳间漂浮着一朵呼之欲出的祥云,映射着晨曦之光,熠熠生辉。
出城先来一段陡坡热身。在一个拐弯处我们毫无准备地望见了远方的皑皑雪峰,把从来没见过雪山的另外几个小伙子激动得一塌糊涂。其实我也很激动,但得保持“老西藏”的矜持。殊不知脚下的路就这么无休无止地盘旋上升,考验着大家的耐力和神经。“折多”藏语意就是“弯多”,果然山路弯弯,绵绵不绝,海拔上升1800米,山路却曲折延伸达35公里。
随着海拔升高,郁郁葱葱的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路边偶尔有了大片的草地,鲜艳的小花朵像星星闪烁其间。热爱生活的藏族家庭举家开车来到山腰,在草地上铺开地毯,支好帐篷,摆好酥油茶和美食,就开始享受无与伦比的美丽人生。再往上,灌丛也消失,紧贴地面的高山草甸预示着数日来我们的付出已叠加出量变到质变的成果——我们将踏上无可争议的高原大地。
三文鱼抵达山口的时候我和舟舟还差两公里。狂风从山口呼啸而下,呼吸几乎被屏蔽。东倒西歪开始走S步的时候我就知道快不行了,不得不承认年龄大了身体机能恢复起来比较慢。下车推行都觉得艰难,头也轻飘飘的——毫无疑问,这是最轻微的高反症状。
第一次遭遇严重的高反是在8年前,在珠峰脚下的绒布寺招待所。那天刚刚在绒布寺安顿妥当,我就抛开几位俄罗斯雇主独自走向珠峰大本营,几乎到了每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大口喘气的地步,实在无力前进的时候我伤心地趴在绒布河边,以藏民族的方式向珠峰顶礼膜拜,为我刚刚逝去的挚友默默祈祷。回到绒布寺就开始了剧烈的高反,头疼欲裂,漂亮的俄罗斯姑娘给了我两粒药丸才稍有好转。今非昔比,如今这点高反算啥!我相信经过长达一年半的训练,高反来得越早反而是件好事——事实上,此后100多个日夜,不论在海拔近6000米的冈仁波齐转山路上,还是在大雪纷飞的藏北,也不论进行着怎样剧烈的运动,我都再无半点不适。
山口狂风更加浩荡,但那一派高原风光哟!同一座山,同样的海拔高度,山口两边风物迥异,有如天上人间!东边山高谷深林海苍茫,西边却再也看不到一棵树,唯有低矮的紫色杜鹃和绿色草甸在悠缓起伏的广袤大地上直铺展到辽远的天边。柏油路也消失了,一条曲折的土路指向远方——传说中的摄影天堂新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