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节:石破天惊(1)

染色灵魂 作者:孙元凯


人举手投足都有个动因。作者在拿起笔来之前,扪心自问,此书到底从何缘起?总得有个说法,也算给读者一个新闻记者的原点,同时埋下本篇的宿愿。

八十年代后期,社会上流行一句箴言叫做“拨乱反正”,一时间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穷则思变!于是发家致富,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南。

至于如何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以哲人的幽默回答说“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实践的理念。

改革开放最先摸到一块石头是“承包”……从农村到城市;从集体到国营,一包到底,一环紧扣一环。

实践证明,在当时的背景下“承包”立了一大功。做法亦不难。

但实践又证明,承包在某个方面,短时间内还好,从长远看,还不是唯一的妙药灵丹。

个别承包中的“能人”以承包手段为谋私致富的敲门砖!

捷足先登者利用“承包”,大叫着企业发展了、做大了!于是经理、老总、董事长、富翁飞满天,从内地到海南;从东北到天山……一位从南方参观回来的老者说:风雨飘摇的中、小国企;羞羞答答的资本崛起;疯狂无比的个体变脸?……

市面扑朔迷离……

实践付出代价,使人走出魔幻。任何追求真理的人都能看见……智者只要愿意,总能找出东北西南。人民坚信,有人会处理疑难。

总设计师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高高举起尚方宝剑——“四个坚持”横扫了改革开放前进路上的一切瘴气乌烟。从此,国人彼此消除疑虑万众一心,永远相安……

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实践已经写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理论的光辉将永远放射着光焰!

此后的一切,顺利多于逆境。只要历史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前进,总是苦少于甜……

这里展示给读者的种种画面,最好透过表面,看到那灵魂深处的谜团。此书名为“染色灵魂”不妨就此说来更觉自然。

古人言,墨翟见染丝者而泣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抚今思昔,笔者有幸目睹了新旧社会交替,迄今的全过程。改造大染缸一样的旧社会,建设和保卫美好的新家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永久的蓝天。过去祖祖辈辈的路已经走完。下一代接下一代,代代相传。希望永远在下一代身上传递!

冷静思之,与其空叹不如拿起笔来,写点有益的文字。谨依时代之大背景,俯拾些许典型之细节,稍加创纂,敷衍成篇,也许不失为美谈。只要读者肯耐着性子,拨冗一览,于今于后裨益匪浅。

书说简便,笔者欲仿效古人开宗明义,欲擒故纵之法略加指引,可使百里之行于“七步”之内便入路径,岂不尽欢!思涌如泉,立吟七绝一叹,权当戏言!笑谈!

诗曰:

墨悲丝染叹人寰,

近朱近墨慎结缘。

士庶良莠听一劝,

善识镜缘与桃源!

第一章 石破天惊

雾!一场大雾,遮天蔽日。

尽管能见度不好,公交车照样开着。路上行人摩肩接踵。一辆大巴拱开人群,不停地鸣着喇叭缓慢地向前开进。这是接送单位职工上、下班的专车。

大巴终于在临街的一幢机关大楼前停住。

抬眼望去,大门一侧挂着醒目的大牌匾——某某省农牧厅。

大巴车门缓缓地开启,车内干部们文雅有序地移动,不紧不慢地下车。

路上的行人不经意地随便瞭一眼,高大的牌坊式的门脸,映入眼帘的是衙门口一般的庄重。既不像军区大院那般威严;也不像公、检、法的那般肃穆。细看大门两侧的绿地花木,渗透着农技人员和管理者的匠心。真正让人感受到的是,农业部门特有的一种风雅。

赶来上班的人员,一齐涌入大玻璃门,前呼后拥地往里挤着,似乎在争看什么西洋镜。

从大巴上最后一个走下来的是,是厅纪检组处级纪检员廉剑辉。

上班的预备铃声已经响起。廉剑辉也习惯性地加快了脚步。刚进一楼大厅,一眼便看见干部们正围在右侧收发室门前树立的一块公示黑板前,争着读一则什么消息。

人们边看边快步走开。三三两两边走边议论。年龄大的摇头,女干部有的甚至撇嘴……

廉剑辉走近一看,黑板上贴着一张字纸,墨迹尚未全干。上边赫然醒目的?是:

“辞职书”三个字。

由于单位某些领导对我的不公正对待和对厅劳动服务公司的歧视,使我颜面尽失,威信下降,无法再工作下去。经过再三思考决定辞去公职。从此,自谋生路,生、老、病、死与单位无任何关系。一切后果完全由个人负责,不劳组织与领导操心,以省却双方一切麻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