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牧羊人在自己的羊群前面横放了一根木棍。第一只羊率先跳了过去,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也会效仿那只领头羊的样子,跟着跳过去。接下来,牧羊人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存在了,它们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才通过。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也叫做“从众心理”。
不仅羊群有着这种现象。法国的著名动物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一下行进的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可是,到了最后,也没有发生一点改变。这些松毛虫也陷入了“羊群效应”。
显而易见,羊群效应所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弊端就是“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特别是在投资领域,更是如此。
在经济学上,羊群效应主要用来指由于信息不充分,投资者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趋于相同并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在这种羊群效应里,也许个体采取的是理性行为,然而,却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行为。
一般来说,羊群效应主要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如果有一个领先者(姑且称之为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他所取得的利益以及他的行为方式就会被整个羊群不断模仿。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争先恐后地去哪里“淘金”。
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影响从众心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有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是否正确。“人多力量大”在此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在许多人都坚持同一个意见的情况下,往往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时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 这些教条经常会紧紧束缚人们的行动,从而产生羊群效应。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会产生从众心理。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招致“异类”甚至“背叛”的嫌疑,会被孤立,甚至受到惩罚。但是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并不是谚语说的那样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市场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这就需要我们不要失去辨别能力,要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从而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己的理性。
在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在人们看来,IT业的CEO们像是在比赛烧钱,而且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羊群效应越发强烈,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与此同时,传媒也充当了煽动者的角色,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从而为“羊群效应”推波助澜。然而,到了2001年,网络泡沫迅速破灭。一夜之间,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而其余跟风的羊群都成了牺牲品。
正如上面例子所说,“羊群效应”在股市中酿成了无数悲情故事,因此,人们要切记,在任何市场条件下,无论投资的是不是热点,都要尽力避免羊群效应,避免陷入人性贪婪的弱点,不做盲目的从众投资。
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羊群效应也同样作用于人们的思维。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它更多地取决于供求关系,以及人们对所购买物品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