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由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但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一些。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无疑将吃那份最少的。
上面的故事乍一看好像无稽之谈,而细细思量后却发现其中的寓意发人深省,这就是关于经济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
公平,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的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在一种分配中,如果没有任何一个人羡慕另外一个人,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种分配称作是公平的。显然,均等分配一定可以实现公平,但公平并不一定要求均等。打个比方,如果亚当喜欢吃苹果,夏娃喜欢吃橘子,而上帝只赐给他们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那么均等分配(每人半个苹果和半个橘子)虽然公平,但显然有些愚蠢。这时相对效率的分配方式是,把苹果给亚当,把橘子给夏娃,这样对于他们两个而言,都会更加满意一些。经济学家通常认为,有效率的市场经济并不自动带来公平,为了实现某种程度的公平,政府需要遵循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1. 效率原则
效率优先,对于企业来说,在竞争中,在同一市场条件下,效率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应以效率为先。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在企业内部,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企业的效率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要发展经济,则必须追求效率。
2. 公平原则
公平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存在着弱势群体,对这些弱势群体,政府应当注重公平,通过种种措施,如向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把这部分资金转移给弱势群体;如发放失业救济金,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部分人得到应有的帮助,以获得应有的教育机会和参加职位竞争的机会,挖掘这部分人的潜力,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