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节:害羞心理学(23)

害羞心理学 作者:(美)菲利普·津巴多


◎ 总的来说,我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 我经常反省自己。

◎ 我经常自我幻想。

◎ 我总是仔细地检查自己。

◎ 我总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 我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动机。

◎ 我有时会有这种感觉:我在某处看着自己。

◎ 我对心境的变化很警觉。

◎ 当我思考问题时,我知道自己的大脑是如何运转的。

这两种自我意识的区别可延伸到害羞这一领域。保罗?皮尔克尼斯(Paul Pikonnis)的研究将害羞者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公众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前者总是担心外在表现得不够好,后者总在为内在的心理感觉不好而担忧。

公众害羞型常常因为笨拙的表现和在社交中不能恰当地回答问题而感到焦虑。他们对自己可能不恰当的行为而担心。对于私下害羞者来说,相比自己的主观不适感和害怕他人发现自己需求的恐惧感,自己想要做的事就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些人在整体自我意识和私下自我意识方面表现的都更突出。

公众害羞者

在这两种害羞者类型中哪种类型更是个“问题”?对于公众害羞者而言,害羞的压力远比私下害羞者要大。他们的感觉会影响其表现,他们自己的表现会影响其他人的评价,其他人的评价反过来又会更深刻地影响害羞者的自我评价。他们会有不好的感觉、不充分的表现、糟糕的个人秀、感觉没尊严等。下一次聚会时,他们往往会躲在不被人看到的角落,保持沉默,感觉矮人一截。尽管他们参加了聚会,但他们也不会走近别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