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孤独是可耻的 作者:(美)约翰·卡乔波


这本书是由两位作者共同完成的,这本身就是社会联系的一种完美形式。其中的一位作者有着超过20年的科研经历,而这是写这本书的基础。为了使叙述更加可信和亲切,我们将从约翰·卡乔波的视角来讲述这些故事,当然,也包括前言部分。

虽然这项研究是由“我” 约翰·卡乔波主导的,但这绝不能算是我的个人成就。这项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我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时起步。我和同事们从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人类协作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个试验,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参与者随机分组,可能是独自一人,也可能与其他人(如朋友或者陌生人)结为同伴。很快我们就得出了一个假设: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情况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把研究的重点逐渐从社会支持转移到了人们的社会孤立感(即孤独,或缺乏社会联系)上,并将其作为研究社会对人类生理、行为影响的模型系统。这样做,也改变了之前我们对人类思维的设想。

人们普遍认为,对人类思维最精确的“模仿”是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计算机 一种能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的独立设备。然而在对孤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之后,我们对这个“模仿品”的定义产生了质疑。今天的计算机已经能够通过宽带网络进行大规模互联,而不仅仅是使用本地硬件和软件的“独立”设备了。几千年来,人类都依赖大脑为我们配备的距离感受装置(如眼睛、耳朵)来进行相互联系。虽然电脑也具备了这种延伸能力,然而,人类的大脑还为我们带来了社会、文明,以及感知、理解和交流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计算。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应该记住,我们有着强大的、能够创造意义的社会大脑。

“人类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动物”的观点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了,但从社会现状和人们的生活情况来看,这个观点还算不上深入人心。全世界的政府都格外青睐智囊团中的经济学家,但却对关于社会关系的科研成果嗤之以鼻。在一期深受欢迎的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上,编辑们评论道:“只要我们刊登与社会有关的文章,就会有读者跳出来抗议,要我们坚持刊登 真正的 科学。”编辑们还补充说道:

“更讽刺的是,这些抗议很少来自那些真正从事生理或者生物研究的学者。学者们最先指出,尽管自然界是如此的复杂,但与理解人类相比还是要简单一些。如果社会科学给你留下了含糊不清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门学问实在是过于艰深,而不是因为对人类进行科学的探讨毫无价值。”

事实上,孤独显然是令人不愉快的经历,它可以追溯到亚当和夏娃由于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而被驱逐出伊甸园的传说。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宙斯打算让洪水淹没希腊,以此消灭掉青铜时代的人类。丢卡利翁和皮拉幸存了下来,他们的小船最终飘到了帕纳萨斯山上。丢卡利翁意识到,虽然与他人共同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没有他人的情况下生活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当宙斯要他说出自己的愿望时,他的回答是“更多的人类”。其实,孤独是人体感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疼痛、饥饿和口渴一样。只要清楚知晓孤独的功能和作用,健康、财富和幸福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这本研究社会联系的书是许多聪颖过人的同事、朋友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对孤独与社会联系的起因、性质和影响的研究已跨越了学科、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我们的研究涉及遗传学、免疫学、内分泌学、行为学、认知学、人格学、情感学、社会心理学、人口学等学科,以及大脑扫描、社会分析等技术。这些早已超越了我的专业领域,所以,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也在这项研究里倾注了自己的精力、学识和见解。正是在他们不遗余力地协助下,这项研究的成果才能最终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此,对他们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