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我身边,经常上演这样的故事:我的学历不高,我的学校不那么知名,所以我要继续求学,要读研究生、考博士,上北大、上清华。
我们都知道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那学习为了什么,不断进行深造为了什么?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或者为了逃避就业而学习,都可以说是陈旧的求学观念,这类观念一再上演,不断延续,其结果就是进一步限制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限制我们积极迎接社会历练的重要障碍之一。
求学要以就业为导向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是大陆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本职工作是说服尽量多的人学习英语,为那些即将出国的年轻人出谋划策。但是,徐小平在许多场合都阐述自己的观点:极力反对盲目出国,反对无职业意识的求学。
比如,有一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的学生给他写信,说大三开始就想出国,因为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到“四大”(全球最知名的四家会计事务所,现已有变化)是比较辛苦的地方,拒绝去那里工作。徐小平回信说:敢于放弃“四大”的人就敢拒绝任何成功,这种犹豫,就是不断地拒绝许多绝好的工作机会。“不纠正目前这个心态,参加任何工作、去任何公司,你都会遭到重大挫折。”
徐小平还经常狠批学生,在很多公开的文章里,他都是反对学生盲目求学:
“现在不该考GRE,回去找个好工作,工作三年后再来找我……”
“我强烈反对你考研究生,而鼓励你立即开始工作,你的学费是打工的妹妹筹集的,你毕业后要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样,撑起家庭的天空,至于研究生问题,你要知道,天下多少人,都是在工作的时候读在职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对你的人生发展同样有益。”
求学要以工作为导向,现实证明这是商业社会的必然之路。
考研逃避不了就业
一则加拿大“大学生就业难”的故事能反映出当下中国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