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纽约股票交易所一名会员邀请格雷厄姆去做债券推销商。那是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纽约证券交易所大门紧闭,这样的时期几乎算不上是格雷厄姆事业起步的有利时机。他在华尔街得到并保持一份工作,同时在一所夜校向外国人教英语,赚点钱作为补充。
这时,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收到一封正式通知信,我已获得学费奖学金,并且必须在一周内回信表示接受。这是个好消息,但它使我陷入困惑的境地。我应当像自己一直预期的那样去从事专门职业吗?我可以放弃华尔街的职业,物质上没有什么牺牲,并且经济上也不会减少。但是权衡下来,若去读书,将耽搁三年,我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开始创业,而且相应地要花更多年才能考虑结婚。
我与女朋友讨论过这事,她用微妙的方式使我明白,再读三年书对我对她都是很长的时间,而如果我坚持把现在的工作干下去,凭我出众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我写信给法学院,谢绝了这笔奖学金。
我也把决定告诉了校长,他写了封信给我表示同意,说随着证券交易所的歇业,许多无法适应形势的人肯定会退出华尔街,这样就留给有能力的人更多更好的机会。
我们的安排是这样的:我先在内勤办公室待上几个星期,跑跑腿,帮帮忙,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学习业务。做了四个星期的跑腿员后,我来到了债券部。
后来又意识到,我宁愿做一名“统计员”——也叫证券分析员,也不愿意做债券推销商。
之后,在1920年初,本杰明·格雷厄姆成为一家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公司的初级合伙人。
再之后,他完成了投资圣经《证券分析》一书……后来,更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的得意弟子巴菲特成为了股神。
不管是吉姆·罗杰斯选择了读研,还是本杰明·格雷厄姆选择了工作,在面对“继续深造还是工作”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清醒:教育、工作、再教育、再工作……是循环向上的过程,它不是本科毕业一时的抉择。
徐小平解读(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强烈反对为了学位而学位,为出国而出国的考研和留学意愿。这种心理结构,是中国大学生典型的错误就业心理结构。这个心理结构,是造成大量中国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
张瑞敏解读(海尔集团董事长):
学历有上限,不是越高越好;其次是动手能力强;此外,人际关系还要和谐。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