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当时两个企业都准备录用我,一个外企,一个民企。我自认英文不好,不打算在外企工作,而另一家民企的老板,与我有乡亲之缘。最重要的是,这家是台湾第一家设置研发部门的公司,我可以将所学应用于研发工作之中,后来我成为了公司将研发产品商品化的第一人。我深切体会到:民企也能有所作为。
——宏碁集团创办人 施振荣
我们都对未来的职业趋势有朦朦胧胧的认识,但只有少数人愿意去实践自己朦胧的认识,他们便是后来的成功者。国际联合电脑公司(CA)的创办人王嘉廉大学毕业要找电脑程序员的工作,但他根本不知道电脑程序员是干什么的;阿里巴巴集团现任CEO卫哲把证券行业作为大学毕业的第一选择,理由仅有一条:这个行业的顶尖高手至多比他资深三年。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投资大鳄乔治?索罗斯、打工皇帝唐骏等职场达人在起步阶段也跌跌撞撞,最后才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不要企图对未来有明晰的概念后再寻找工作,未来的蓝图都只能边走边画。
这里还要提醒,职业教练的面试指导一般都不管用。
还有一个秘密可透露:太看重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有害职业前途。哈佛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比尔?乔治的研究认为,没有一位领导者会在职业生涯早期接受一份赚大钱的工作。
大学时代,施振荣的职业目标是担任台湾交通大学校长,因此,他打算念完电子工程研究所之后,继续攻读博士,然后留校任教。
不过,在大二的时候,看到飞利浦、通用电气等跨国企业正式开始登陆台湾,到学校招募研究生,施振荣打消了攻读博士的念头,准备就业。他觉得跨国企业中充满着机会,当时的台湾充满着发展的机会,就业前景广阔。
施振荣获得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设于高雄的飞利浦建元电子;另一个是竹北的环宇电子。这两处都有师兄在其中任职,经过衡量,施振荣选择了环宇。
“当时我自认英文不好,不打算在外企工作,而环宇是彰化望族林荣春投资的,与我有乡亲之缘。这个家族原以纱厂起家,在交大教授施敏与校友钱维翔鼓励下设立半导体装配业,由交大师兄丘再兴主持。最重要的是,环宇是台湾第一家设置研发部门的公司,我可以将所学应用于研发工作之中。”
后来的发展证明了施振荣择业的正确。短短几年,他开发出台湾第一部科学用电子计算器。
小公司的益处
施振荣并不是第一个开发科学用电子计算器的人,但却是首先将它商品化的人。“不同于其他同事的是,我除了设计电路,让机器会动之外,还有了包装和成本的概念。”
“我先请工业设计师设计外壳,并找制作招牌的师傅以压克力做出模型,将机器包装起来,再将所有材料的成本做成分析报表,这事如今看来平常,但20多年前却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