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穷人的商机 作者:(美)C.K.普拉哈拉德


前言

本书缘于我一段漫长而孤独的旅行。旅行始于1995年的圣诞假期。在那一段欢乐和愉快的时间里,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我们正在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做些什么?为什么依靠我们所有的技术、管理知识和投资能力,仍不能为普遍存在的全球贫困和窘迫问题做出一点点贡献?为什么我们不能创建包容性的资本主义?毋庸置疑,这些都不是新问题。然而,作为一名同时熟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士,这种对比时时折磨着我。很明显,为处于世界经济金字塔底层的那些人的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应该是我下一次智力之旅的一部分。同样明显的是,我们要从一种新方法,也就是“一张白纸”开始。我们要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从已经做出但尚未实现的承诺中学习。以此类推,对发展援助、补贴、政府支持、以本地化非赢利性组织(NGO)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一味依靠放松管制和公共财产私有化等过往方案进行改良是重要的,并且也发挥了作用,但是一直都不能矫正贫困问题。

尽管NGO不知疲倦地工作,以促进当地解决方案和当地企业家精神,但是,将大规模的企业家精神作为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观念,始终没有立足之处。看起来,政治家、官员和大型国内外企业的经理人都同意这一点:穷人是国家的保护对象。这种隐含的一致性是令人困扰的。在处理80%的人类的问题时,大规模的私营部门仅仅是浅尝辄止。因此,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动员大公司的资源、规模和范围,以共同为金字塔底层(BOP)的问题、为生活在每日2美元以下的40亿人创造解决方案,结果会怎样?为什么有了NGO和需要协助的社区的知识和承诺,我们还不能动员大公司的投资能力?为什么我们不能共同创造解决方案?我的智力之旅始于上述问题,目的是了解大公司,激励它们去想象在同其他机构有效合作、创建一个更公正、更人性的社会的过程中的角色,并且采取行动。

前言显然,只有那些以良好商业惯例为基础的活动,才能使经理人保持热情和承诺。BOP的四五十亿人能够帮助改变“良好商业惯例”的定义。这并不是讲博爱仁慈,也不是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诸如此类的行动仅能够勉强建立穷人和大公司之间的参与过程。它们能够带来巨额的捐献,但不可能与公司的核心活动完全整合在一起。为了保持活力、资源和创新,BOP必须成为大型私营公司核心宗旨的一个关键要素。穷人必须成为活跃的、见多识广的、置身于其中的消费者。减少贫穷可以通过围绕穷人的需要、共同开创市场而实现。

我们要摈弃许多对世上“是与非”的观点。例如,“你支持还是反对全球化”就不是一个好问题。与其他重大的社会运动一样,全球化既有好处,也有坏处。类似地,全球化与本地化的比较也不是有用的争论。诚然,对立是确实存在的。在我职业生涯的很早阶段,我就认识到,即使在跨国公司内部,争论也没有停止过。

还有,关于小(如小额融资)和大(如跨国公司)的争论也没什么用处。大企业能带来效率,NGO能带来创意,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诚然,我希望避免在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和跨国公司所看到的家长作风。

本书关心的是什么才能奏效,这不是关于谁对谁错的争论。我甚至更不关心什么可能会出错。会出错的和已经出错的太多了。我专注于从少数几项进展顺利的实验中学习的潜在价值。这些实验能够向我们展示前进的方向。我不希望世上的穷人自成一体。我所希望的是,贫困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书讲的是所有参与者——NGO、大型国内公司、跨国公司、政府当局和(最重要的)穷人们自己——走到一起,解决进入我们进入21世纪以后面临的非常复杂的问题。贫困问题必须迫使我们去创新,而不是去要求“强加我们的解决方案的权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